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倪善之纳凉寿芳

标题包含
同倪善之纳凉寿芳
沿阶草软翠流长,境静蒲荷觉更香。 清坐小亭丛竹近,暂停团扇受风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台阶生长着的柔软绿色植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让人感到宁静的环境和荷塘的香气愈发浓郁。静静地坐在小亭子里,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竹林,偶尔放下手中的团扇,感受风吹过带来的凉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倪善之:诗人的朋友,名字是倪善之。 2. 纳凉:指在凉爽的处所消夏避暑。 3. 寿芳:应为地名,具体地点已不可考。 4. 沿阶草:一种植物名称,常用于庭院绿化,能吸附地面上的尘土。 5. 软翠:指柔软的绿色植被。 6. 境静:指环境安静。 7. 蒲荷:即菖蒲和荷花,此处代指夏天盛开的植物。 8. 清坐:安静的坐着。 9. 小亭:小型的亭子,供人休息的地方。 10. 丛竹:聚集生长的竹子。 11. 暂停:暂时停止。 12. 团扇:古代的扇子,形状像圆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倪善之在寿芳共度纳凉时光的美好场景。首句“沿阶草软翠流长”以绿色为主调,渲染出清新宁静的氛围;次句“境静蒲荷觉更香”写环境幽静,借荷花的香气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的“清坐小亭丛竹近”则表明诗人在此清幽之处欣赏美景、与友人聊天说笑的愉悦心境;末句“暂停团扇受风凉”更强调了自己沉浸在夏日凉风的惬意中,忘情地享受着这一难得的休闲时光。整首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的角度展现了夏夜凉爽而美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宁静、舒适与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同倪善之纳凉寿芳》是南宋诗人陈鉴之所作。该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建立不久,国力逐渐恢复,但边疆问题仍存在诸多困扰,金、蒙等外患威胁仍在持续。 在陈鉴之的人生际遇方面,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复杂,未能得到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一些不满和感慨,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便出现了许多抒发个人情怀和政治见解的作品。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多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民生,并在诗歌中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陈鉴之的这首诗正是表现了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