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就像谢安一样,即便暂时隐居东山,总有一天会再度出山,拯救天下百姓,现在行动还不算太晚。
去完善
释义
东山高卧:典故出自东晋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叙述。开篇通过描写作者离开长安后的漂泊旅程,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浮黄河”、“挂席”等词语生动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随后转入对梁园历史遗迹的凭吊,通过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衰败的对比,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最后则由现实转向理想,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抱济世之志的决心。
上片重点刻画个人经历与自然景物的交融,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融入壮丽的山水画卷中;下片则借助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主题,从个体的生命体验扩展到对整个时代的反思。结尾处引用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不仅彰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为全诗注入了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雄浑豪迈,意境开阔深远,既体现了李白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又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关怀。诗中诸多细节描写细腻传神,情感跌宕起伏,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后。他告别了仕途的羁绊,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次漫游时期。此时的李白虽有壮志未酬之感,但更多的是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在漫游途中,他来到梁园(今河南开封一带),触景生情,感慨历史兴衰、人生无常,遂作此篇。诗中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人生的豁达态度,更有对未来抱负的隐隐期待。
此诗以黄河波涛开篇,描绘旅途艰险,继而写到访古梁园时的忧思与豪情。李白借酒浇愁,又从醉意中升华出超然物外的心境,最终表达了虽身处逆境却仍怀济世之志的情怀。全诗气势磅礴,情感跌宕起伏,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和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