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莆守赵孟坚汝固可舶温陵
郡不见有唐元结守舂陵,湘湖一道盗纵横。
独元所治一无犯,镇抚孤壘如金城。
又不见祁公曾作乾州牧,移镇凤翔何迅速。
两州这民境上争,先把州麾后钧轴。
使君来莆全似元,精明旗帜辕门。
威风惠雨相劘拂,鼠辈不敢闯吾藩。
使君去莆仍似杜,堆镫遮留喧道路。
吾莆赤子方有依,泉何为者争吾父。
我将软语劳莆人,此地半与泉为邻。
刁斗相闻邹近鲁,瘠反不比越视秦。
使君风采压人望,莆亦倚泉为保障。
渠魁缚致藁街前,四野腥膻行涤荡。
长淮以北多风埃,社稷正倚经纶才。
出平西贼入衮绣,一韩一池何人哉。
书生自顾老无力,涌从公取俘馘。
愿将诗颂纪中兴,浓墨大字书浯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忠诚的地方官,他既能保证百姓的生活安定,又能维持朝廷与地方的良好关系。在现代化解读下,它传达了一种对忠诚和公正官员的敬意,同时表达了对一个和谐社会的向往。以下是我为您带来的现代化解读:
闽地未见唐代的元结守护舂陵,但湖南、湖北等地的盗贼横行无阻。然而,只有元结治理下的地区无犯法之事,如同坚固的金城一般守护着人民。
同样,未曾见到祁公在乾州担任牧守时表现出怎样的果决,但他迁移到凤翔时却迅速果断。在他的领导下,两个州的百姓争相出力,先有了官员的权威,后有百姓的勤勉。
您来到莆田,您的行事风格就像元结一样明察秋毫,您的权威就如同辕门上的旗帜。您的智慧和关爱使得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无法闯进我们的家园。您的离去如同杜甫,每个人都充满依依不舍之情。
而在您离开后,莆田的老百姓还像过去一样,可泉州的一些人却在争夺我们的父亲(指您)。我向您发出温和的建议,希望莆田人能理解这一点:这个地方有一半是泉州的邻居。尽管他们相互靠近,但文化、风土人情都有差异,应该各自独立发展。
您的风范让我们敬仰,您是莆田人的保障,也是泉州人的依靠。当那些祸乱的首领被绳之以法,这片土地将重新沐浴在平静与安宁之中。
放眼望去,淮南之地尘土飞扬,这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展宏图的时候。从平定西贼到披上朝服,一身的功勋谁人能比?
作为一个书生,自知年老力衰,但我仍然愿意跟随您,一起取得胜利。我愿用诗词歌颂您的丰功伟绩,并让这些文字永远镌刻在浯石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送:这首诗的题目,意为送别。
2. 莆守:莆田的地方长官。
3. 孟坚:诗人要送的官员的名字。
4. 汝固:表推测的语气词,相当于“或许”或“大概”。
5. 可舶温陵:可以乘船到泉州(温陵是泉州的古称)。
6. 郡:指唐朝的永州。
7. 元结:唐朝的一位官员,曾担任永州刺史,这里用他的名字代指他治理的地方。
8. 守舂陵:指在舂陵任职。
9. 湘湖:湖南一带。
10. 一无犯:完全没有犯法的事情发生。
11. 镇抚孤垒如金城:形容治理得很好,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
12. 祁公:唐朝的另一位官员,曾任乾州牧,这里用他的名字代指他治理的地方。
13. 乾州牧:乾州的行政长官。
14. 凤翔:陕西省的一个地方。
15. 移镇:调任。
16. 钧轴:车轴,这里用来比喻地方政府的重要职位。
17.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18. 元:即元结。
19. 精明:处理事情很精明。
20. 旗帜:这里指领导。
21. 辕门:古代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22. 威风惠雨:形容威严而有恩德的领导。
23. 鼠辈:指坏人、盗贼。
24. 藩:指国家的边境地区。
25. 去:离开。
26. 杜: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这里用他的名字代指他治理的地方。
27. 堆镫遮留:形容热闹的送别场面。
28. 邹近鲁:邹国靠近鲁国,这里用来比喻莆田离泉州很近。
29. 瘠反:贫瘠的土地。
30. 越视秦:指比秦国更贫困的地方。
31. 压人望:超出人们的期望。
32. 渠魁:首领,这里指盗贼的头目。
33. 藁街:长安城内的一条街道,这里用来比喻京城。
34. 四野腥膻:指盗贼四处作恶。
35. 涤荡:清除。
36. 长淮:淮河。
37. 多风埃:经常有很多战乱。
38. 社稷:国家。
39. 经纶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40. 西贼:西方的敌人。
41. 衮绣:朝廷的高级官员。
42. 一韩一池:指汉朝的韩信和唐代的李泌,都是著名的军事家,这里用来比喻治理国家的贤能之人。
43. 书生:作者自嘲。
44. 老无力:年纪大且没有能力。
45. 涌从公取俘馘:愿意跟随您去争取胜利。
46. 中兴:国家由衰转盛的时期。
47. 浯石:福建莆田的一处景点,用于刻碑记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歌,用以歌颂一位名叫赵孟坚的官员在莆田任职期间的卓越政绩。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两位著名官员,分别代表清廉治理和迅疾行动,展示了赵孟坚的出色才干。诗人还指出,在莆田民众的心目中,他如同良医一般救死扶伤,他的离去让他们感到失落。随后,诗人强调了泉州与莆田之间的深厚情谊,强调他们同仇敌忾,共同抵抗外侮的决心。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诗歌歌颂这位官员,为他书写功业,以示尊崇。这首诗歌以生动的描绘和激昂的情怀展现了赵孟坚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莆守赵孟坚汝固可舶温陵》出自南宋诗人王迈之手。
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担任莆田知府的赵孟坚即将卸任,前往泉州温陵任职。身为朋友的王迈为了表达对赵孟坚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于是创作了这首送别诗。
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内外交困。而赵孟坚作为一名官员,却在任期内展现出廉洁奉公、为民谋福祉的品质,深受百姓爱戴。王迈对这位朋友的人品和政绩表示由衷的赞赏。
在国家治理方面,当时南宋政府为应对金国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边防建设、实行屯田制度等。此外,还重视选拔贤能,提倡文治教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迈对赵孟坚的才干充满信心,相信他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