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城

标题包含
长城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 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唐朝时期文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韩愈、张籍等人交往密切。 鲍溶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蒙恬统领军队俘虏百姓,在北方筑起防范匈奴的防线。祸乱源于内部的纷争,要提高警惕防止其蔓延千里。 长城筑成使得六国灭亡,新朝的宫殿开启众多门扉。生灵大半丧生在尘土之间,又如何能够重建家园。 可惜皇位传承到家天下,兄弟亲情尚且淡薄。黄沙堆积汇聚成海洋,哪里能保证长久稳定。 登高望去的情景悲惨动人,寒冷的日子显得格外短暂。腐朽的铁器上嵌入干枯的白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骊山之下千古英雄悲歌,只剩漫天野火燃烧。
去完善
释义
1. 蒙公:指秦国名将蒙恬。 2. 虏生人:俘虏无辜的百姓。 3. 北筑秦氏冤:在北方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 4. 祸兴萧墙内:指秦始皇病死、胡亥篡位的事变。 5. 防祸根:防止敌人入侵的根源。 6. 城成六国亡:长城建成后,六国灭亡。 7. 宫阙启千门:形容秦始皇宫殿之宏伟。 8. 家天下:秦始皇实行皇位世袭制度。 9. 投沙拥海水:比喻秦始皇对百姓的残酷统治。 10. 乘高惨人魂:登上高处让人更加悲伤。 11. 万古骊山下:寓意时间永恒,悲剧不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长城》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壮观的长城景观。作者鲍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同情心揭示了长城背后的人世沧桑。他通过揭示长城的建造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对家园的热爱,展示了历史的沉重感和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鲍溶的《长城》作于唐朝晚期,此时的大唐已显露出衰败的迹象,民生凋敝,外患不断。诗人鲍溶生于此时代,对国家的忧虑和民族的哀伤深埋于心。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应该是在一次北上游历长城的过程中,被这千年古迹的气势磅礴所震撼,从而激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沉思。 在鲍溶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在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而长城作为古代中原王朝防御外敌的重要防线,其存在意义愈发凸显。鲍溶通过描述长城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所见证的民族苦难,旨在表达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关切,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兴衰的规律。此外,诗人以长城为象征,也表达了个人壮志未酬的遗憾以及对唐朝逐渐走向衰亡的痛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