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山中怀李端公益
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前年绣衣客,此节过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脱绣衣裳。眠云有余态,入鸟不乱行。
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君言此何言,且共覆前觞。
古人重一笑,买日轻金装。日尽秉烛游,千年不能忘。
君言此何言,明日皆异乡。明日非今日,山下道路长。
一从山下来,天地再炎凉。此中会难得,梦君马玄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往事已渐远,秋季花朵依旧芬芳。
前年与君共品此景,如今佳节又至故地。
君自谦而不自大,欢愉之际脱下锦绣华服。
轻盈若浮云,悠悠然然;驯顺如群鸟,翩翩起落。
我担忧这美景,会遮蔽君临风云的光辉。
君却说:“为何多虑?让我们共同缅怀过去吧。”
古人珍视笑容与时光,轻易胜过璀璨的金光。
白日将尽时燃起蜡烛畅游,这番体验千载难忘。
君又说:“又有何可忧?明日我们各奔异乡。”
明天非今天,脚下道路长远无边。
自此离别山下,世间冷暖各自承受。
重逢如此难得,梦中追忆君马共游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旧事与日远":此处"日远"是时间流逝的意思,与"旧事"并列,表达往事渐渐淡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遥远。
2. "前年绣衣客, 此节过此堂":前年,指去年;绣衣客,指官员;此节,指此时此地。整句意为去年曾在这时候经过这里的官员。
3. "侍臣不自高":侍臣,此处指皇帝身边的官员;自高,自以为是、自大之意。这句意思是皇帝的官员不骄傲自大。
4. "眠云有余态":眠云,指在云朵上睡觉,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余态,剩余的风貌或状态。这句话是说悠闲自在的姿态还有剩余的意味。
5. "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云岚色,指云雾缭绕的景色;损,损害;君,敬称;鞍马,代指骑马的人。整句意思是作者担心云雾缭绕的景色会影响友人骑着马的威武形象。
6. "且共覆前觞":且,暂且;共,共同;覆,倒酒;前觞,之前的酒杯。整句意为暂且一起回忆过去的快乐时光。
7. "古人重一笑":古人,指过去的贤者;重,重视;一笑,表示开心的笑容。整句意思为过去的贤者非常重视愉悦的笑容。
8. "买日轻金装":买日,珍惜时日;轻,轻视;金装,指华丽的服装。整句意为珍惜时光,看轻华丽的服饰。
9. "一从山下来,天地再炎凉":一从,自从;炎凉,指天气冷热的变化。这两句意思是自从离开山上,感受到的则是天地间的炎热和寒冷。
10. "此中会难得":此中,这里指的是在一起的时光;会难,指相见的机会难得。
11. "梦君马玄黄":梦君,梦见友人;马玄黄,指战马疲惫。整句意思是梦见友人疲惫的战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暮山中怀李端公益”为题,是诗人鲍溶写给朋友李端公益的一首怀念诗。首联以“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开篇,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美好的回忆;颔联则通过对前年李端公益身着绣衣的形象刻画,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颈联描绘了李端公益与友人相处的情景,表明他的谦逊品质;腹联诗人担心山林美景会影响友人的风度,并希望与他共享欢乐时光;尾联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以叙事、描绘、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相互结合,既表现了诗人的真挚友情,又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其中,作者运用生动的景物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秋日山中;同时,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使得诗歌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暮山中怀李端公益》是唐朝诗人鲍溶在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独自在秋日的山间徘徊,怀念友人李端公益的情景。在这个时期,鲍溶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历,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李端公益就是其中之一。
贞元年间,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存在。例如,边境地区的战乱和民族冲突,以及国内的政治斗争等。这些因素都对诗人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鲍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鲍溶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他以红叶、黄花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又通过“愁”、“泪”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个人遭遇的哀愁,也是对时代环境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