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仙二首
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西母持地图,东来献虞舜。
虞宫礼成后,回驾仙风顺。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
裴回扶桑路,白日生离恨。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
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
阆峰绮阁几千丈,瑶水西流十二城。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昆仑山脉有九重平台,平台的上方是峻峭的皇宫城墙。西王母手持地图,从西方而来,向舜帝进贡。
舜帝接受了礼物,并举行隆重的典礼。典礼结束后,他回到了驾驶着顺风的仙车中。在十二层楼上的人,正在喧闹的演奏和歌唱。
行走在曲折的扶桑路上,白天的离别令人痛苦。信鸽也不再飞来,麻姑也中断了通信。这才知道,东海的水,清澈而平静,无人能探到底。
美玉般的山峰有着千丈高塔,瑶池的水向西流淌穿过十二座城池。我曾经见过周灵王的太子,在碧桃花下独自吹奏笙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昆仑:古代神话中的神山,位于西方极远之地,传说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2. 西母:西王母的简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女性神祇,居住在昆仑山,掌管长生不老药。
3. 虞舜: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被后世尊为道德典范。
4.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的样子。
5.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木,位于东方日出之地,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6. 青乌:传说中的神鸟,负责传递仙人的消息。
7. 麻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擅长织布,曾向人间赠送过仙草。
8. 阆峰:指四川省的阆中市,地处嘉陵江上游,有“锦屏天下无”的美誉。
9. 绮阁:华丽精美的楼阁。
10. 瑶水: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河流,又称“天河”或“银河”。
11. 周灵王太子:即周朝的太子晋,相传他善于吹笙,后来成为仙人。
12. 碧桃:一种桃树品种,花开时呈淡绿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神话传说,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副天宫的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昆仑山的宏伟景象和西母向虞舜献上地图的情景,展现了仙境的壮观与神秘。接着描述了在成礼之后,仙人返回的情景,更是通过“笙歌沸天引”表现出天宫的热闹与欢愉。然而在这样的快乐中,却出现了离别之情,青鸟不再传递消息,麻姑也断了书信。此处表达了对东海水清澈程度的疑问,寓意着美好总是短暂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在描绘完阆峰的壮丽景色后,回顾了曾经见到过的周灵王太子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仙二首》是唐代诗人鲍溶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正值唐武宗会昌五年。这一年,唐朝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会昌法难。唐武宗发动了对佛教的毁灭性打击,大量僧侣被迫还俗,寺庙被毁,佛经被焚。鲍溶作为一介文人士大夫,对这一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此时,鲍溶的个人际遇也颇不平静。他一生功名不成,却始终心怀壮志,向往仙境。然而,面对现实世界的纷扰和磨难,他心中的仙人梦越来越遥不可及。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他对仙人、仙境的渴望愈发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组《怀仙二首》。
在鲍溶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走过了辉煌的顶点,进入了衰败的阶段。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鲍溶对仙境的向往,既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他的诗歌,表达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现实的无奈和迷茫。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