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
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
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
秾英鬬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
直疑青帝去怱怱,收拾春风浑不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国的雨季如诗如画,繁花似锦,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刺桐夹道盛开着新的花朵。那繁茂的红花像红霞一样灿烂。在炎炎夏日里,这些花儿显得格外精神饱满。然而,艳丽的花朵会让人们误以为春天还未离去,其实已经是夏天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南国:古代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特指泉州地区。
2. 清和:清明节。
3. 烟雨:蒙蒙细雨。
4. 刺桐:即凤凰木,春季开花时红艳如火,是泉州市市树。
5. 夹道:道路两边。
6. 簇簇:花朵繁密的样子。
7. 红霞烂:形容刺桐花的颜色鲜艳如火。
8. 暑天:夏天。
9. 别觉:特别感觉。
10. 生精神:焕发出生气。
11. 秾英:繁茂的花朵。
12. 斗火:与火焰相比。
13. 欺:胜过。
14. 朱槿:一种夏季盛开的花卉。
15. 栖鹤:栖息的仙鹤。
16. 翅忧烬:翅膀上燃烧的灰烬。
17. 直疑:简直怀疑。
18. 青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19. 去怱怱:匆匆离去。
20. 收拾:收藏、保留。
21.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美好。
22. 浑不尽:全都无法完全保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刺桐花》描绘了南国刺桐花的艳丽景色及人们在这美景中的愉悦心情。首联“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写出了南国在烟雨蒙蒙的清晨,刺桐花在路边竞相开放的情景。接着,颔联“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进一步刻画了刺桐花在树林间如红霞般灿烂的景象,使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活力。紧接着,颈联“秾英鬬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以秾英(浓烈的花朵)与朱槿(一种红色的花)相比较,突出刺桐花的艳丽,而栖息的仙鹤因花的美丽和火的炽烈而惊恐地飞起,怕被燃烧殆尽。尾联“直疑青帝去怱怱,收拾春风浑不尽”则暗示了刺桐花的美丽连春天的神青帝也为之倾倒,以至于离去匆匆,似乎未能将春风全部带走,留下这美好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刺桐花》是唐代诗人王毂所作的咏物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是王毂在唐末时期创作的。
在创作《刺桐花》时,王毂正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如黄巢起义等。这些事件对王毂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此外,唐朝时期,泉州地区的刺桐(一种落叶乔木)种植广泛,特别是在泉州城内外。刺桐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等特点,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王毂选择了刺桐作为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美好景色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