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高秋夜分后,远客雁来时。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一个深夜,远方的客人如同南飞的大雁一般来临。孤独的我在关闭厚重的门后,无人关心我所思所想。
去完善
释义
《秋夜》是唐代诗人耿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高秋:指秋天中较高的节气,即深秋时节。
2. 夜分:即半夜时分。
3. 远客:远离家乡的旅人。
4. 雁来:指秋季大雁南飞之时。
5. 寂寞:孤独冷清。
6. 重门:层层设防的门,表示戒备森严。
7. 无问:无人过问。
8. 所思:所思念的人或事。
去完善
赏析
《秋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耿湋在秋天夜晚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开篇就通过“高秋夜分后”这一句点明了时令,并以“远客雁来时”传达出诗人的客居他乡之感。接下来,诗人以“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收尾,充分展现了他的孤寂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是唐代诗人耿湋于大历十才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耿湋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65年至779年之间,正值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耿湋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现实状况。
在创作这首《秋夜》时,耿湋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原本在京城长安任职,但由于政治斗争的牵连,被贬到地方担任一个小官。这一变故使得他对故乡产生了强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他对时光流逝有了更深的感慨。
在唐朝中唐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士大夫阶层对文学创作的关注度较高。大历十才子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这些时代背景为耿湋创作《秋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