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晓望吴城有感

标题包含
晓望吴城有感
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 才见专诸操匕首,旋闻西子载扁舟。 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 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东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陈深"的生平事迹。因为"陈深"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可能指的是很多人,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没有具体的信息,我无法提供详细的答案。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比如他是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北风在城头上吹过,唤起了对古老国家的深深哀愁。 才看到专诸拿着匕首刺杀,又听说美丽的西子坐船离开。 古寺的晨钟早早响起,提醒人们严寒已至;月亮落下,南园的树影更加凋零,仿佛秋天降临。 笑看世间的繁华如同流水般易逝,只有那永恒的白云和水流还在不断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吴城:中国历史上的吴国都城,位于今江苏苏州一带。 2. 呜呜:象声词,形容号角声。 3. 寒角:指寒冷的号角声。 4.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的勇士,曾刺杀吴王僚,为阖闾篡位立下大功。 5. 操匕首:握着匕首,准备刺杀的意思。 6. 西子:即西施,越国美女,被献于吴王夫差,用以离间吴国与越国的关系。 7. 载扁舟:驾着小船离开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越灭吴后,西施随范蠡离去的故事。 8. 霜寒古寺:指寒冷霜天的古老寺庙。 9. 钟声早:指寺庙清晨的钟声。 10. 南园:指古代吴国都城南边的园林。 11. 月落:指月亮落下地平线,意指天色已晚。 12. 树影秋:指秋天的树木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13. 浮华:指繁华、奢华的生活。 14. 一笑:指短暂的快乐。 15. 盈歇:指达到顶峰然后衰落。
去完善
赏析
《晓望吴城有感》是一首描绘古代吴国历史的诗作。诗人以吴城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对比手法,表达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歌开篇以“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展现了吴城的历史氛围。在诗人眼中,吴城的形象并非现代都市,而是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故国。通过“寒角”与“故国愁”的联系,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吴城的历史底蕴。 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联中通过对比表现了吴国的英雄与美人。一方面,诗人提到了勇武的专诸,他拿着匕首,准备为国献身;另一方面,又描绘了美丽的西子,她乘着扁舟,悠然自得。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画面生动,情感深沉。 接下来,诗人又以“霜寒古寺钟声早,月落南园树影秋”描绘出吴城秋天的景象。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古寺、南园等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吴城的历史感。同时,“霜寒”与“月落”也传达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长在水东流”表达对人生的哲思。在诗人看来,世间的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自然的山水和白云才是永恒的存在。这样的思想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望吴城有感》是明代诗人陈深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正值陈深晚年时期。在诗人的暮年时光,他常常回望过去,感叹世事沧桑,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代,明朝正经历着严重的内外忧患。内部,宦官势力逐渐壮大,政治腐败严重;外部,倭寇频繁侵扰沿海地区,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作为一位富有责任感的文人,陈深忧虑重重,深感国家的命运多舛。 陈深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曾任朝廷官员,却因正直不阿而遭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他痛感国家时局颓败,然而自己又无力回天,只能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无奈。在这首诗中,他以吴城为象征,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