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昔在京城心,今在吴楚末。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
天上参与商,地上胡与越。终天升沉异,满地网罗设。
心有无眹环,肠有无绳结。有结解不开,有环寻不歇。
山岳移可尽,江海塞可绝。离恨若空虚,穷年思不彻。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襄阳大堤绕,我向堤前住。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
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有身有离别,无地无岐路。风尘同古今,人世劳新故。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
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
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心心念念的京城,如今却已远在吴楚之地。千山万水,路途艰险,音信相隔万里。
天上的星辰尚有参与商之分,地上的民族也有胡与越之别。终日里经历着人生的沉浮,时刻感受到世事的纷繁复杂。
心中有无形的环,令人纠结难解;腹中有无绳之结,缠绵不断。有些结难以解开,有些环永不止息。山岳可以移动,江河可以堵塞,但离愁却如同空洞,让人终生思念无法释怀。
人生无常,相聚即别离。襄阳的大堤环绕,我在堤前居住。蜡烛伴随着美丽的花而来,骑马送你如朝云般离去。那高高的庙堂之竹,那三月里徐亭的树木,都是我与你相互思念的地方。
每一次的离别都伴随着沉重的身躯,每一地的歧路都是命运的考验。风尘中的人间,你我都在历经过往的新欢和旧识。
人人都有深爱的人,我与别人并无二致。从早到晚都想见到你,一日不见便忧愁满怀。为何我们相隔万里?让彼此都成了对方心中的白云。
云层高远,风吹苦涩,相见更是难上加难。天上的星辰尚有阻碍,更何况地上之人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京城:指长安。
2. 吴楚:古代吴国和楚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3. 千山:形容路途遥远。
4. 参与商:指参星和商星,两星一升一降,永不相见。
5. 胡与越:胡是北方民族,越指南方民族。这里是说两地相隔遥远。
6. 天上:指朝廷。
7. 地:指地方官吏。
8. 网罗:形容搜捕严密。
9. 眹环:没有头的玉环,比喻无法解开的心结。
10. 结:即心结。
11. 无穷无尽:形容心事纷繁复杂。
12. 山岳移可尽:形容山岳可以移动。
13. 江海塞可绝:形容江河湖海可以堵塞。
14. 离恨:离别时的愁绪。
15. 空洞:形容虚无缥缈。
16. 穷年:全年。
17. 生莫强相同:不要强求生活状况相同。
18. 襄阳大堤:襄阳的河堤。
19. 高庙:指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20. 徐亭:位于江苏徐州的亭子。
21. 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表达思念之情。
22. 有身有离别:指身有离别之痛。
23. 无地无岐路:指到处都是离别之路。
24. 风尘:指世态炎凉。
25. 劳动:使人劳累。
26. 人亦有相爱: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7. 殊众人:与众不同。
28. 宁不食:宁愿不吃饭。
29. 日日:每天都。
30. 氛氲:形容思绪纷乱。
31. 如何远相失:为什么我们会疏远。
32. 万里云:形容距离遥远。
33. 云高风苦多:形容高空中的风云变幻。
34. 会合难遽因:指相聚很难实现。
35. 犹有碍:还有阻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厚的人生哲学和独特的时间观念将离别这一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首联中,诗人就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空间的辽阔和自己的孤独:“昔在京城心,今在吴楚末。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诗人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内心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宏大而深沉的世界。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不断地追问生死离别、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展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特洞见。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和对过往的回忆,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人生的感慨。他写道:“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有身有离别,无地无岐路。”这表达了即使朋友相隔千里,但心中依然能紧密相连。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人生中的无常,如“风尘同古今,人世劳新故”,这也是他在开篇探讨的问题之一。最后,诗人坚定地表示,无论距离有多远,友谊是永恒的,就像天上的云彩,虽然被风吹散,但最终还会聚集在一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时,元稹因弹劾朝廷权臣被贬为通州司马,人生陷入低谷。他与好友白居易时常互相鼓励,这首诗就是写给白居易的回信。
在这首诗中,元稹以坚定的态度回应了白居易的关切,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诗中的“白首相逢”表达了两位好友相隔千里却依然心心相印的情谊。
元和十年,唐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元稹在此时因直言敢谏而遭受排挤,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用诗歌传递正义之声。这组诗不仅是元稹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