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边将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遥领短兵登陇首,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入秋时担忧外敌入侵,所以皇帝命令将军出征。他们在边疆的山顶上观察敌情,若敌人敢继续深入,将会被我们击败直至昆仑山脉。
去完善
释义
1. 防秋:古代西北地区每年秋天农闲时,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古人有“防秋”之说。这里代指备战战争。
2. 戎马:军事,战事。
3. 诏:皇帝的命令或者文件。
4. 雁门: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古时候长城的重要关隘,是防御北方匈奴侵扰的军事重镇。
5. 遥领:远处统率,指导。
6. 陇首: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地区,是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7. 干戈:古代的武器,后用来泛指战争。
8. 深入:进入敌人占领的深处。
9. 应闻:应该听到,表示揣测语气。
10. 昆仑:位于新疆西藏一带,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山脉之一。
去完善
赏析
《送边将》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境战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对将领出征的期许。首先,诗人用“防秋戎马恐来奔”来形容边军的戒备状态,揭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接着,“诏发将军出雁门”传达出朝廷对边疆战事的重视,以及对将军事必躬亲的期望。
诗的第二联中的“遥领短兵登陇首”,形象地描述了将士们登高远眺、整装待发的情景。而“若纵干戈更深入”则意味着如果将领能够运用战术,敌军可能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打击。最后,“应闻收得到昆仑”传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景,即期望将军事必凯旋,为国家赢得安宁与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将领征战胜利的期待。同时,也通过语言的雕琢和布局的安排,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边将》,作者是唐朝诗人李频。它是一首描绘边疆将士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边疆战士英勇保卫国家安全的敬意和赞美。诗中描述了边将在告别家人、踏上征途时的壮烈场景,以及边疆辽阔的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疆域广大,边疆战争频繁。李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作品多与战争、戍边等有关。他本人也曾担任过官职,对于边疆局势有一定了解,这为他创作这样一首反映边疆将士生活的诗歌提供了素材。
在李频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但边疆依然需要大量的士兵驻守。边将们的离去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思念,也使国家承受着战乱的威胁。这种矛盾的心情在李频的诗中得到体现,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