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秋重过山僧院

标题包含
暮秋重过山僧院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坐在美好的夜晚,看明亮的银河缓缓流淌。在禅意中度过小暑时节,秋天到来时怀抱疾病。寂静的房间中聆听宇宙的真理,深山林间也能见证岁月的沧桑。每天清晨献上新鲜的水果,也想学习那些自由自在的猴子们。
去完善
释义
1. 却接良宵坐:“却接”即回顾,“良宵”是美好的夜晚。这句是说又回到了山僧院,在美好的夜晚坐下来休息。 2. 明河几转流:“明河”指银河,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这句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3. 安禅逢小暑:“安禅”是指在山中修行,“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逐渐升高。这句表示在山中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了炎热的夏天。 4. 抱疾入高秋:“抱疾”是患病,“高秋”是深秋。这句表示在秋天时生病了。 5. 静室闻玄理:“静室”是指安静的房间,“玄理”是指深奥的道理。这句表示在安静的房间里听说了深奥的道理。 6. 深山可白头:“白头”是指头发花白,这里是说在山中度过了一生。这句表示可以在山中度过一生。 7. 朝朝献林果:“朝朝”是每天都如此的意思,“林果”是指山林中的果实。这句表示每天都向山僧院献上山林中的果实。 8. 亦欲学猕猴:“猕猴”是指猴子。这句表示自己也想学习猴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山僧相会的诗作。在深秋的夜晚,诗人重新拜访了山僧的住处。月光如水,银河似乎流动不定。安坐在禅房之中,诗人恰好遇到山僧讲经,这是炎热的小暑天气。身体有病,却仍进入那清凉的高秋世界。 在这寂静的禅房里,诗人听闻了深奥的佛理,让人心灵得到慰藉。看破红尘,诗人愿意在山中度过余生,直至满头白发。每日清晨,诗人向山僧献上新鲜的山果,自己也想像那猕猴一般自由自在地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晚期,诗人李频创作了这首《暮秋重过山僧院》。当时,唐朝社会已经进入了相对衰落的阶段,政治腐化、战乱频繁,但诗歌文化仍然繁荣昌盛。李频在此时成为了一名诗人和官员,他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安危,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李频的生活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继续在诗歌领域深耕细作。这首《暮秋重过山僧院》便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作品。 在诗中,李频通过对山僧院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暮秋时节,草木凋零,一片萧瑟景象,这与诗人当时的境遇相呼应。此外,他还通过山僧院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清心寡欲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