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华阳隐者
闲却白云居,行踪出去初。窗中聊取笔,架上独留书。
日背林光冷,潭澄岳影虚。长闻得药力,此说复何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居于白云之地,初次出门去探访。在窗边拿起笔,书架上只剩一本书。太阳照在树林上显得寒冷,水潭中的倒影显得空虚。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治愈内心的方法,这种尝试又如何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华阳: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2. 闲却:闲置,空着。
3. 白云居:隐士居住的地方。
4. 窗中:窗户内,指屋内。
5. 架:放置东西的架子或柜子上层。
6. 日背: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这里指树林的背后。
7. 林光:树木的光影。
8. 潭澄:清澈的水潭。
9. 岳影:山岳的影子。
10. 虚:模糊不清。
11. 长闻:经常听说。
12. 得药力:得到药物的功效。
13. 此说:这种说法,指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方法。
14. 复何如:又怎么样呢?
去完善
赏析
《寻华阳隐者》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寻找一位隐居于世的高士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以及产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隐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展现了隐者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品质。此外,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首联“闲却白云居,行踪出去初”点明了隐者所处的环境和诗人的探访目的。“闲却白云居”表明隐者居住的地方位于云雾缭绕的山中,与世俗隔绝,体现出隐者的高洁品质和远离纷扰的志趣。而“行踪出去初”则揭示了诗人正在探访隐者的过程中,表达出对隐者的敬仰之情。
颔联“窗中聊取笔,架上独留书”通过描述隐者居所的简朴陈设,展现了他生活简朴、潜心向学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诗传达出隐者在窗边拿起毛笔书写时的心境,以及书架上留下的书籍所代表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颈联“日背林光冷,潭澄岳影虚”通过描绘山林间的日光和潭水中的倒影,营造了一种静谧宁和的氛围。这里的“冷”和“虚”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探访过程中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也暗示了隐者的内心世界是宁静淡泊的。
尾联“长闻得药力,此说复何如”表达了对隐者医药知识的敬意,同时也引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思考。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询问隐者关于草药的知识,表现出对隐者生活的关切以及对隐者智慧的钦佩。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位隐居高士的风采,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华阳隐者》是唐朝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世纪初期,即唐朝中期。在那个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文人墨客追求隐居、崇尚自然的风气盛行。诗人李频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该时期,李频作为一位才学出众的文人,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但由于官场黑暗,他深感怀才不遇,因而选择了辞官归隐。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寻找人生的真谛。他们游历名山大川,寄情山水之间,探讨人生哲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频创作了《寻华阳隐者》等许多描绘隐逸生活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