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标题包含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怀念在凉堂里度过的时光,多少次看着明亮的银河流淌。在清凉的小暑节气参禅,身体抱恙时迎来深秋。在水乡之国曾经多次讲授学问,在白云深处也曾游览过旧日的山林。现在又来这里看月亮落下,还想请求指点。
去完善
释义
1. 重本:作者的朋友,一位僧人。 2. 凉堂:指寺庙内的厅堂,用于聚会或宣讲佛法。 3. 明河:银河的别称。 4. 安禅:指禅修静虑,使心安静无欲。 5.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6. 抱疾:生病。 7. 高秋:秋天的高爽时分,也指深秋。 8. 水国:水乡泽国,这里可能指的是江南一带。 9. 重讲:再次讲述,这里可能指的是重本曾在此处讲解佛法。 10.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这里可能指的是重本上人院的景色。 11. 旧游:过去的游览经历。 12. 道相求:道家所讲的“道”,指求道、修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诗人李频在重本上人的寺院里过夜时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凉堂、明河、安禅、抱疾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秋日景象。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两句,以“凉堂”和“明河”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坐在凉堂内,回顾过去的时间,感叹银河的流转。这里表达出诗人在这个特殊的环境和时刻中对时光的感慨。 接下来的“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两句,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经历。在小暑节气的时候,他安静地修行;而在秋天的时节,却因疾病缠身而陷入困境。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虽然生活中有困苦,但他仍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两句,回忆起诗人曾经在水乡和山林中的游历。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故地重游的心境,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两句,以月落的景象作为结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看尽世事变迁的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坦然和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秋夜宿重本上人院》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秋夜里,寄寓于重本上人院的那份宁静、寂寥的心境。创作此诗时,李频正值中年时期,生活相对安定,但也颇有些怀才不遇之感。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他的心态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人士大夫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超脱的追求。李频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在《秋夜宿重本上人院》这首诗中,李频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借重本上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紧密相连,反映了唐朝中期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和价值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