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月十五夜对月

标题包含
八月十五夜对月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 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逈空。 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个阴盛的夜晚,多是风雨交加。 因为没有云雨的来到,看到的只是雪霜漫天。 潮湿和寒冷远离海洋,寒冷的空气弥漫在遥远的天空中。 每年都无法预测这种天气,就像命运难以琢磨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阴盛:指阴气旺盛,这里可能意指秋季的凉意逐渐变浓。 2. 此宵中: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3. 坐无:指坐着等待却没有。 4. 抱湿:感受到湿润的气息。 5. 离遥海:指距离遥远的海洋。 6. 倾寒:意思是寒冷的气候更加显著。 7. 迥空:指远处的天空。 8. 年年:每年都有,这里可理解为每年中秋节时。 9. 不可值:表示难以预测或难以得到。 10. 还似:仍然像。 11. 命难通:命运难以通达顺利。
去完善
赏析
《八月十五夜对月》是一首描绘中秋月色之美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月亮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首联“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指出中秋节之夜,阴气较重,常常有风雨相伴。这是诗人对中秋气候特点的客观描述,也为后文的赏月营造了特定的氛围。 颔联“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写出了在中秋夜赏月的情景:没有乌云遮挡,月色显得分外明亮;月光如雪霜般洁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中秋月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颈联“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迥空”,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前一句将月亮比作大海中的岛屿,表现出月亮的孤独与寂寥;后一句则写出月亮的光辉洒向浩渺的夜空,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两句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使整首诗的格调更加深沉。 尾联“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是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这里,诗人用“年年不可值”来形容岁月的无情,用“命难通”来传达自己对命运无法捉摸的无奈。这两句使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的来说,《八月十五夜对月》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揭示了生活的一些哲理,使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八月十五夜对月》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创作于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在这一年里,李频赴任校书郎,期间负责图书管理和校勘工作。 在大和年间,唐朝的社会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宦官权力日益增长,政治斗争依然激烈。与此同时,科举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士人阶层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日渐加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频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既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展现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李频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明月、桂花等景物,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他还将这种思亲之情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尽忠职守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