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浑侍御赴润州
家山近石头,遂意恣东游。祖席离乌府,归帆转蜃楼。
阴氛出海散,落月向潮流。别有为霖日,孤云未自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附近的山中有很多石头,于是我尽情地向东游历。在离开乌府的时候,举行了一场饯别宴,然后乘着归帆前往那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地方。当阴暗的气氛从海面散去,月亮也逐渐落下,随着水流涌动。期望有一天能为他人带来甘霖,但独自的云却无法自由自在。
去完善
释义
1. 家山:指家乡或故乡的山川之地。这里代指作者家乡的地方。
2. 石头:石头城,南京的别称,此处也代指镇江。
3. 遂意:满足了愿望或理想。这里是指许浑在润州任职,实现了自己的意愿。
4. 恣: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行动。
5. 乌府:官衙。乌,乌鸦,传说日行千里,因此以“乌”为速度的象征。
6. 蜃楼:海市蜃楼的简称,是大气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里用来形容船只扬帆远航的景象。
7. 阴氛:阴暗的气压或气氛。这里指乌云密布的景象。
8. 落月:落下的月亮。这里指的是月亮落下,象征着夜晚的到来。
9. 潮流:水流的趋势。这里指江水的流动。
10. 为霖日:成为降雨的日子,指许浑到任后能够为民解困的时刻。霖,连阴雨。
11. 孤云:孤独的云朵。这里比喻许浑此刻的心情。
12. 自由:不受约束。这里指许浑未来可能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游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为送别友人许浑所作,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抒发感慨。诗中将离别的情感寄寓于自然界的变化之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友情。
首联“家山近石头,遂意恣东游”,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这里将许浑的家山比喻成近处的石头,突显了距离之近,同时也寓意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次句则描述了许浑即将远航的情景,“恣东游”暗示了许浑此行的目的和快乐,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祝福和期待。
颔联“祖席离乌府,归帆转蜃楼”,进一步描绘了别离的场景。“祖席”表示出亲朋好友为送行者举行的饯行酒宴,诗人以此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乌府”是润州的古称,此处指代友人离去的地方,暗含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归帆转蜃楼”以海市蜃楼象征远方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友人在旅途中的美好祝愿。
颈联“阴氛出海散,落月向潮流”,写出了自然景象的转变。诗人观察到乌云逐渐消散,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如同一颗明珠,这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也是对友人未来的期许。这里的景物描写,巧妙地将离别场景与辽阔的自然融为一体,营造了宽广深邃的氛围。
尾联“别有为霖日,孤云未自由”,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为霖日”是指能为国家为民谋福祉的日子,诗人以此表达对许浑未来从政的期许。“孤云未自由”则暗示了诗人自己仍身居幽谷,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这一联将诗人的个人情绪融入对友人的期望之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和深沉。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将个人的理想寄托于友人的未来,表达了诗人的关怀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许浑侍御赴润州》是晚唐诗人李频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频的个人经历也很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及第。后来,他因才华出众而受到藩镇节度使的赏识,被任命为幕僚。然而,他并不愿意过这种依附于藩镇的生活,于是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李频表达了对好友许浑即将离开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希望他在润州任上能有所作为,为民造福。这是李频对许浑的一种期望,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期许。他希望那些身在高位的人能够关心民生,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