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岐留别相知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百年来究竟有何成就?我独身一人长途跋涉。
行走着,日益接近老年,却仍满是离愁。
世间的路子众多且易走,但我不向权势之门低头。
在这个时刻分别实在不易,想离开又希望有人挽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临岐:在歧路旁,指分别时所处的地方。
2. 相知:互相了解的朋友。
3. 百岁:一百岁,表示人生的年限。
4. 竟何事: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5. 一身:自己一个人。
6. 长远游:长时间地在外漫游。
7. 行行:行走的样子。
8. 近老:接近老年。
9. 处:地方。
10. 离愁:离别时的忧愁情绪。
11. 世路:世俗的道路,比喻社会上的种种事情。
12. 多相取:相互之间有很多联系。
13. 权门:有权势的人家或地方。
14. 不自投:不自己去投奔。
15. 难为:难以做到。
16. 欲别:想要告别的时候。
17. 愿人留:希望别人挽留。
去完善
赏析
《临岐留别相知》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感慨和离别之情的无奈与不舍。
首联以发问开篇,"百岁竟何事"一句表现出作者的迷茫和无奈。“一生长远游”则写出了人生漫长而飘渺的特点。
颔联通过对比"行行将近老"的人生时光流逝与"处处不离愁"的情感波折,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无奈。诗人用此手法表达了时光无情、人生无常的悲伤之情。
颈联两句揭示出社会上有的人贪图权势,有些人却洁身自好,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惆怅。
尾联则紧承情感线索,"难为此时别"写出离别的难以承受。"欲别愿人留"则在欲说还休间把离情推向高潮,深含不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晚期,诗人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人生离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叹惋。在这个时期,诗人李频写下了一首名为《临岐留别相知》的诗篇。这首诗篇是他在离别友人时的有感而发,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各自人生的跌宕波折。
当时,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山林,追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频选择离开繁华的京城,来到荒凉的蜀地。在这里,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识相知,共度了许多美好时光。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离别,他们在某个路口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频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他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无奈与不舍。诗中描绘了山水风光,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永恒。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离别场景的描述,更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