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沈公雅)
棠阴绿遍,正金菊芙蓉,争放时节。满路歌谣民五袴,底事逢车催发。结彩成门,攀辕卧辙,何计留连得。故园花柳,尽成憔悴难说。
今夜祖席邮亭,主人来日,已是朝天客。旌旆匆匆从此去,□赏□湖风月。眷恋无因,笑啼不敢,那忍伤轻别。清□难驻,一杯聊送行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棠阴绿遍,正金菊芙蓉,争放时节。满路歌谣民五袴,底事逢车催发。结彩成门,攀辕卧辙,何计留连得。故园花柳,尽成憔悴难说。
今夜祖席邮亭,主人来日,已是朝天客。旌旆匆匆从此去,□赏□湖风月。眷恋无因,笑啼不敢,那忍伤轻别。清□难驻,一杯聊送行色。
译文:
棠阴绿意盎然,正是菊花和荷花争相绽放的季节。满路都是歌颂百姓的歌声,为什么还要催促他们离去?结彩装点城门,拉住马缰不愿道别,有什么办法能挽留呢?故乡的花草树木,都显得憔悴不堪。
今晚在邮亭设宴祭祖,明天主人就要离去了,已经是朝见天子的使者。旗帜飘飘,就此离别,留下湖光月色的美景。心中充满眷恋,却难以找到理由,又怎么忍心轻易分别。美好的时光难以留住,喝一杯薄酒,权当为你践行。
去完善
释义
1. 建安:古代郡名,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一带。
2. 饯交代沈公雅:饯别,指设宴送别;交代,这里指官员调任;沈公雅,名字。
3. 棠阴:代指官署或官员。
4. 金菊芙蓉:金色菊花与荷花,此处形容秋天景色。
5. 民五袴:出自《史记·循吏列传》的典故,表示人民生活富裕,喻指地方治理良好。
6. 底事:为什么。
7. 结彩成门:用彩色绸缎装饰车辆以表敬意。
8. 攀辕卧辙:拦阻车辆出行,表示挽留。
9. 故园花柳:故乡的花草树木。
10. 憔悴:枯黄,形容衰败。
11. 祖席:饯行的宴会。
12. 邮亭:古代设在驿站供人休息的地方。
13. 主人来日:这里的“主人”指的是饯别的对象,即即将离任的沈公雅;来日,指未来的日子。
14. 朝天客:进京朝见皇帝的官员。
15. 旌旆:旗帜。
16. □赏□湖风月:“□”字处原文缺字,推测可能是作者自谦之语,意思是欣赏名胜风光的心情自己也无法控制。
去完善
赏析
赵彦端的这首《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沈公雅》描绘了别离的伤感与故土情怀。开篇以“棠阴绿遍”起笔,以浓烈的色彩渲染秋天的景象,勾勒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接着用“金菊芙蓉,争放时节”进一步描绘秋日的繁华。然而在此之际,却迎来了一场别离。词人通过对“满路歌谣民五袴”以及“结彩成门,攀辕卧辙”的描述,反映了百姓对沈公的热爱和挽留之情。而“故园花柳,尽成憔悴难说”则传达出离别时的无奈与感慨。
下片将视角转向送别场景,通过“今夜祖席邮亭”的描绘,体现出这场别离的不舍之情。在送别之时,主人的离去也象征着主人未来已赴朝为官。紧接着诗人又借助于“旌旆匆匆从此去”表达了行人离去的仓促与无可奈何。最后,通过“清□难驻,一杯聊送行色”表达出诗人在此告别时刻的无言以对,只能以此杯酒送别行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沈公雅)》是南宋词人赵彦端所作。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9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时期的靖康之难之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词的创作地建安位于今天的福建建瓯市,是一个繁华的水运交通要塞。
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赵彦端正是仕途得意之时。他历任县令、郡守,官至礼部尚书,因为治理有方而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迷权力和地位,反而保持着一颗豁达的心,用自己的才华为百姓带来福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彦端在任建安知府期间,为即将卸任的沈公雅举办了一场饯别宴。宴会之上,赵彦端以《念奴娇》一词表达了对沈公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