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
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家千户的事情比游玩还让人愉悦,美丽的景色足以令人忘却忧虑。在水边的楼阁里欣赏傍晚的景色,春天的郊外雨后的云雾开始散去。鹧鸪在竹林中啼鸣,杜若在岸边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远处传来宫廷小巷里的歌声,王孙们聚会的时候不用担忧什么。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春:描绘江南春天景色的诗篇。
2. 李中:唐朝诗人。
3. 千家事胜游: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象,家家户户的生活都比出游更有趣。
4. 景物可忘忧:欣赏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人忘记忧愁。
5. 水国楼台晚:在水乡国家的楼台上观赏夜晚的美景。
6. 春郊烟雨收:在春天的郊外欣赏烟雨蒙蒙的美景。
7. 鹧鸪啼竹树:鹧鸪鸟在竹林间鸣叫。
8. 杜若媚汀洲:杜若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美丽的花朵盛开在水边的小洲上。
9. 永巷歌声远:永巷是古代宫殿中的长巷,这里的歌声随着距离越来越远。
10. 王孙会莫愁:贵族公子们相聚在一起,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没有任何忧虑。
去完善
赏析
《江南春》是唐朝诗人李中的作品。本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首联“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景的热爱之情。这里的“千家事”指的是家家户户的生活琐事,而“胜游”则是指美好的游览。作者认为,江南的风景之美足以让人们忘却生活的烦恼和忧虑。
颔联“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水国”指水乡,“楼台晚”则形容夜晚时分的楼阁和亭台。在春天里的郊外,烟雨朦胧,如同仙境一般。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夜景。
颈联“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继续描写江南的优美风光。鹧鸪在竹林里啼叫,杜鹃花在汀洲上盛开,这都是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鸟叫声和花的描绘,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尾联“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友谊和欢乐的向往。永巷是古代宫廷中长巷的名称,这里用来比喻繁华的城市。在这繁华的江南之地,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引来许多贵族子弟前来欣赏。作者借此表达了人们在此共度快乐时光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李中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正值唐帝国衰落之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
李中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歌创作。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使其一生都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尽管如此,他仍然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生活,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诗中以“千里莺啼绿映红”开篇,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紧接着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然而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却隐藏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荒凉景象。诗人以此表达对历史兴替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