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僧房岩桂
叠金缀粟映明霞,移下蟾宫一树花。
最好色香俱洗净,纷纷桂子落袈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光灿灿铺满地,明月洒满金黄霞,月亮上移植下来的一棵桂花树,芬芳四溢,清雅脱俗。最好的颜色与香气都干净纯粹,飘落的桂花洒满了法师的袈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叠金缀粟:形容桂花色泽金黄且繁多的样子。
2. 明霞:明亮的彩霞。这里指代阳光照耀下的桂花。
3. 蟾宫:古代对月宫的美称。这里比喻桂树的来源。
4. 色香俱净:色彩与香气都洁净无尘。这里寓意禅意的超脱与宁静。
5. 纷纷桂子:指纷纷扬扬飘落的桂花。
6. 袈裟:佛教僧侣所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僧人和寺庙。
去完善
赏析
首句“叠金缀粟映明霞”描绘了桂花簇拥的景象,仿佛是金色的米粒与翠色的稻穗交织在一起,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用词既形象又富有色彩感,让人感受到桂花的繁茂与生机。
第二句“移下蟾宫一树花”则借用月宫中的桂花树来比喻这株岩桂的高洁与美丽,寓意其非凡的出身与气质。这里借用了古人的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第三句“最好色香俱洗净”则是对桂花的品质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色”和“香”的极致追求。这里的“洗净”不仅意味着桂花的纯净无暇,也暗示着诗人在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与升华。
最后一句“纷纷桂子落袈裟”则展示了桂花的飘落景象,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常与短暂的繁华。这里的“纷纷”表现出桂花的凋零之态,而“桂子落袈裟”则是将这个场景赋予了深层次的禅意,让人思考世间万物的生灭与轮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僧房岩桂》是南宋诗人卫宗武的一首描绘桂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金朝、南宋对峙的时期,战乱频繁。
在这段时间里,卫宗武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曾一度任职于朝廷,但因对时局不满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与僧人交往甚密,了解了僧人在乱世中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卫宗武通过对僧房岩桂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乱世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时代背景的关注以及对禅宗哲学的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