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霜柿饷郑检法
发毛似霜纷纷白,心地如砂炯炯丹。
细数诸公谁称此,陶窗居士最宜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发如同霜雪般洁白,内心犹如砂砾般明亮。
仔细数来各位才子谁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便是陶窗居士最为适合。
去完善
释义
1. 发毛:形容柿子的表皮呈白色。
2. 霜柿:经过霜冻后的柿子,通常味道更为甜美。
3. 饷:赠送,赐予。
4. 郑检法:一位官员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宋代官员郑戬。
5. 心地如砂炯炯丹:形容郑检法的品德高尚,如同阳光照耀下的金砂一般明亮。
6. 陶窗居士:指陶渊明,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自己居住在简陋的居室中,这里用来比喻郑检法的简朴生活。
7. 最宜餐:最适合品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霜柿的诗。首先,诗中用“发毛似霜纷纷白”来形容霜柿的外貌特征,突出了其颜色和质感,使人想象到霜柿的成熟与饱满。接着,诗人又以“心地如砂炯炯丹”来比喻霜柿的内心品质,形象地表达出霜柿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比较,认为在众多喜欢品尝霜柿的人中,陶窗居士是最能欣赏这种美味的人。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霜柿的品质,还表达了对陶窗居士的赞美之情,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霜柿饷郑检法》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5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不安。
在这段时间里,项安世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历任县丞、知县等地方官职,后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归隐。他在官场生涯中,亲眼目睹了社会的腐败和民众的疾苦,这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他还曾担任史官,负责编纂历史,这使得他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研究。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化却十分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他们用自己的诗文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心。项安世也是其中之一,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项安世创作了这首《以霜柿饷郑检法》。诗中以霜柿为引子,表达了对朋友郑检法的关心和问候,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展现出了项安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素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