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谁能像你张公子一样,凭借千首佳作便将功名利禄看淡,视高官厚禄为微不足道呢?

去完善
释义
张公子:指张祜;千首诗:形容其才华横溢;万户侯:泛指高官显贵。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开篇直抒胸臆,“百感中来不自由”一句奠定了全诗深沉的情感基调,而“角声孤起夕阳楼”则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孤寂与惆怅。第二联由眼前之景转入悠远的思索,以“碧山”“芳草”寄托无尽的愁思与期盼。第三联哲理意味浓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领悟,认为答案往往就在身边,无需舍近求远。最后一联高度赞扬了张祜的才情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同时流露出对其惺惺相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既有深刻的个人感悟,又有对友人的诚挚赞美,语言凝练隽永,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牧诗歌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晚唐时期,彼时杜牧正担任池州刺史。杜牧素来欣赏张祜的才华,但张祜仕途坎坷,终身未得志。杜牧登九峰楼远眺,夕阳西下,角声悠扬,不禁感慨万千。他联想到张祜怀才不遇的境遇,又感于自身在宦海沉浮中的无奈,遂写下此诗寄赠张祜。诗中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与自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