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镜智禅师赞

标题包含
镜智禅师赞
弥天罪犯无门忏,红烂通身世莫医。 已是四棱俱塌地,尽教后代乱针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慧开,俗名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他是一位知名的科技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教育家。 1988年,李开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苹果、SGI、微软和G...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千古罪人无忏悔之门,满身鲜红无法治愈。 已经是四面八方皆陷落,让后代随意评说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镜智禅师赞》:是宋朝诗人释慧开的一首诗。镜智禅师,即禅宗五代时的著名禅师镜子智聪,他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2. 弥天:形容极大、极多。 3. 罪犯:指过错、罪过。 4. 无门忏:指没有途径可以忏悔。 5. 红烂:比喻严重的问题。 6. 四棱:佛教用语,指四个角都翘起,意味着打破了常规。 7. 俱塌地:指全部崩溃、瓦解。 8. 尽教:任凭。 9. 乱针锥:比喻评论、指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镜子作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豁达心态。"弥天罪犯无门忏",意指罪过犹如天空般巨大,却无法找到忏悔的门径。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罪恶和失败时,内心的无奈与迷茫。"红烂通身世莫医"则描绘了这种状态如身体受伤般痛苦,但又无法得到医治。这两句表达了人生的困境与悲剧性。 然而诗人在下两句中展示出超脱的态度。"已是四棱俱塌地"意味着事物的原貌已经不再重要,一切都在岁月的冲刷中归于平静。"尽教后代乱针锥"更是表达出一种毫不在意的态度,任由后世的人们随意评价。诗人通过这一形象,传达了人们应如何面对历史的评价、时代的压力以及人生的起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镜智禅师赞》是唐代诗人、佛教徒释慧开创作的赞美镜智禅师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也就是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生活困苦,宗教成为了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 释慧开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这一时期深感到佛法对心灵的救赎力量。他通过赞美镜智禅师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信仰的追求和坚定。在诗中,他将禅师描绘成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物,具有慈悲为怀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的形象既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也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了人们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柱。许多文人和士人都在寻求佛教的智慧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因此,释慧开的这首诗歌不仅是对镜智禅师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佛教信仰的宣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