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九十八

标题包含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九十八
集云不会禅,不会道。横画不识,竖画不晓。日里三餐,夜后一觉。年来老且病,转见不唧𠺕。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惟一,字元明,俗姓李,号竹窗。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年)。 释惟一的生平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家为僧:据《五灯全书》记载,释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集合云朵不懂得禅宗,也不明白道教。不识字也不认得笔画。每天三顿饭,晚上一次睡觉。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老生病,状况越来越差。没有穿裙子的习惯也没有宽松的衬衫,只是有些许袈裟的形象。
去完善
释义
1. 集云:指云居山,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一带,是禅宗五山之一。这里借指禅宗寺院。 2. 禅: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心灵的清净和觉悟。 3. 道:道教,一种源于中国的宗教,主张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等观念。 4. 横画不识,竖画不晓: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这里的“横画”和“竖画”是对汉字笔画的比喻。 5. 日里三餐,夜后一觉:形容日常生活简单而有规律。 6. 唧𠺕:方言词汇,表示挑剔或啰嗦。 7. 裙子褊衫:古代僧人的服装,裙子是指下身所穿的长袍,褊衫是指上身所穿的短袖衣服。 8. 袈裟:僧人披在肩上的长方形布,通常用红色或黄色。 9. 些些: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是宋朝僧人释惟一所作。其中“集云”是他的法号。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禅、道以及生活的看法。 开头两句“集云不会禅,不会道。横画不识,竖画不晓”,描述了诗人的身份,他是一个不太懂禅、道的僧人。同时,他还描绘了一个不识字、不会写字的形象,显得有些自嘲。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自然质朴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四句“日里三餐,夜后一觉。年来老且病,转见不唧𠺕”,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每天按时吃饭睡觉,虽已年老且有病痛,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唧𠺕”是一种方言词汇,形容一个人行为举止不拘小节,这也是诗人对自己形象的刻画。 最后两句“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则展示了诗人的形象:他没有华丽的衣服,只有一件简朴的袈裟。这表明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 整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禅道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九十八》是宋代诗人释惟一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断桥流水接平沙,燕子巢边野人家。中有游人长不识,东风吹过即西斜。”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宁静的农村风光和游人在乡村小径上的所见所感。释惟一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僧,他以其简练的诗句和禅意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安宁的精神追求。 在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初期。这一时期,由于金兵南侵,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南下,寻求安宁的生活环境,诗僧释惟一便是其中之一。 在作者的人生际遇方面,释惟一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与佛法、禅意紧密相连。他曾在江南一带云游参禅,与当地百姓和谐相处。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关注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句记录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