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庚午读邸报

标题包含
庚午读邸报
西北干戈猝未阑,苍生谁与破愁颜。 甫闻高议云台上,又见投身瘴海间。 天地十年氛雾暗,江湖万里鬓毛斑。 欲寻酩酊判豪饮,郊外旗亭半掩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西北地区的战乱尚未结束,百姓们的生活困苦不堪。刚刚听闻朝廷里的高尚言论,转眼间却看到他们投身于偏远瘴气的地区。经历了十年的艰苦岁月,头发已逐渐花白。想要借酒消愁,却发现郊外的酒楼都已关闭了。
去完善
释义
1. 庚午: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庚午是其中的一个年份。 2. 读邸报:邸报,中国古代朝廷发布的官方文书,用于传播政事信息。 3. 西北干戈:指战争,这里可能指的是元朝末年战乱频发的情况。 4. 苍生:泛指百姓。 5. 高议:此处指朝廷的决策。 6. 云台:古代朝廷建筑名,这里可能代指朝廷。 7. 瘴海:指环境恶劣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战争之地。 8. 十年氛雾暗:形容战乱持续时间久,气氛压抑。 9. 江湖:这里指民间社会。 10. 鬓毛斑:形容头发花白,意指年纪已大。 11. 酩酊:大醉的样子。 12. 判:相当于“拼”的意思。 13. 旗亭:古代的市楼,多设旌旗,用作酒肆的标志。 14. 掩关:关闭门户,此处指关门停业。
去完善
赏析
《庚午读邸报》这首诗词是俞德邻在阅读邸报时,有感而发之作。开篇两句“西北干戈猝未阑,苍生谁与破愁颜”,描绘了战事紧急、民生困苦的情景。随后,诗人在四、五句中通过“高议云台”和“投身瘴海”的对比,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中的两种态度。紧接着,“天地十年氛雾暗,江湖万里鬓毛斑”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最后,“欲寻酩酊判豪饮,郊外旗亭半掩关”则以豪迈的姿态,传达出诗人渴望借酒浇愁,暂时抛开现实忧虑的心情。整首诗歌格调深沉,情感跌宕,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午读邸报》是南宋诗人俞德邻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午年),即公元1190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 俞德邻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为著名学者俞道朴。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优异成绩。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 在《庚午读邸报》一诗中,俞德邻通过阅读邸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矛盾。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