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游宣慰游霅归赋
隃望平山碧四围,鹁鸪啼处见柴扉。
白苹风起雨初歇,绿叶成阴春又归。
野外樵夫纷避道,溪边鸥鸟独忘机。
深杯百罚人扶醉,一枕西轩月满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望四周青翠的平山,远处传来鹁鸪鸟的啼鸣,透过竹林可见农户人家的柴扉。
江面上吹来白萍的风,细雨刚刚停歇,绿叶成荫,春天已然悄然回归。
沿途的田野中,樵夫们纷纷避让,而溪边的鸥鸟却无忧无虑地独自游弋。
喝下数杯美酒,众人皆已醉态朦胧,倚在西轩的角落,月光洒满了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隃望:古时候指遥远的地方。
2. 平山:古时候的地理名词,位于今江苏苏州。
3. 碧:绿色。
4. 四围:四周。
5. 鹁鸪:一种鸟类,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声音嘹亮。
6. 柴扉:用树枝制作的简陋门,这里指代农家。
7. 白苹:一种水生植物,别名白苇,春天开白花。
8. 风起:起风的时候。
9. 雨初歇:刚刚停雨的意境。
10. 绿叶成阴:树叶茂盛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象。
11. 野外樵夫:在野外砍柴的人。
12. 避道:为避免冲突而让出路来。
13. 溪边鸥鸟:溪边的鸥鸟。
14. 忘机:无忧无虑,心无杂念。
15. 深杯百罚:饮酒过量。
16. 人扶醉:喝醉酒需要别人搀扶的状态。
17. 一枕:睡觉时垫在头下的枕头。
18. 西轩:西边的小屋或房间。
19. 月满衣:月光洒在衣物上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陪游宣慰游霅归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诗。诗中,俞德邻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田野的美景,以及人们在郊外游玩的欢快场景。
前两句“隃望平山碧四围,鹁鸪啼处见柴扉”描述了诗人远眺平山的景象,四周一片碧绿,耳边传来鹁鸪的叫声,眼前的柴扉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田园气息。这种宁静、祥和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接下来两句“白苹风起雨初歇,绿叶成阴春又归”描绘了春天的天气变化。风吹起了白苹,雨刚刚停歇,绿色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两句诗将春天的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后面的郊游场景做了铺垫。
紧接着的两句“野外樵夫纷避道,溪边鸥鸟独忘机”描述了诗人在郊外看到的情景。樵夫们纷纷避让道路,显示出他们对游客的尊敬;而溪边的鸥鸟却毫无机心,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两句诗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深杯百罚人扶醉,一枕西轩月满衣”描绘了诗人在游玩中的饮酒畅聊的场景。大家举起酒杯庆祝,相互劝酒,直到喝得烂醉如泥;而在西轩里,月光洒在人们的衣服上,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出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陪游宣慰游霅归赋》是一首充满田园风光和人文情怀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游宣慰游霅归赋》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俞德邻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46年至1257年之间,这段时间正是南宋后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诗人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曾以进士及第,但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贬为庶民,后又因赵竑被立为皇太子而受到牵连,一度入狱。尽管如此,俞德邻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关心民生疾苦,为民发声。
当时的时代背景,南宋在与金、蒙的战争中逐渐丧失领土和民心,内部政治腐朽,民怨沸腾。作为文人志士,俞德邻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信念,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