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
池上独垂钓,日斜含夕阴。
游鱼方适意,微我亦无心。
投竿乃有获,顾女犹颠掷。
脱钩舍之去,我与女偕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池塘边独自垂钓,太阳渐渐西斜,水面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水里的鱼儿游得正欢,我对它们并无他求。
刚把鱼竿放下就有所收获,回头看那女子仍在嬉笑玩耍。
把钓到的鱼放回水中,愿她与我都能够各得其乐。
去完善
释义
1. 钓鱼:沈辽是宋代著名诗人,本诗描绘了在池塘边独自垂钓的情景。
2. 池上:指池塘边上,"池"是古代一种水利工程,用于蓄水灌溉农田。
3. 日斜:太阳西斜,指夕阳西下之时。
4. 含夕阴:带着夕阳的余晖。
5. 游鱼:在水中游动的鱼。
6. 方:正,表示正在。
7. 适意:称心如意,心情愉快。
8. 微:稍微,稍微有点。
9. 无心:没有刻意去做的意思。
10. 投竿:投放鱼竿,比喻施放诱饵以引诱他人。
11. 有获:有所收获,这里指钓到鱼。
12. 顾女:指看着身边的女子。
13. 犹:仍然,依然。
14. 颠掷:形容动作慌乱无章。
15. 脱钩:从鱼钩上脱落,这里指鱼儿挣脱钩子逃跑。
16. 舍之去:放弃它离开,这里指放弃逃跑的鱼儿。
17. 偕适:共同适应,一起顺心如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池塘边独自垂钓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日斜含夕阴”,通过夕阳的余晖和阴影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同时,“游鱼方适意,微我亦无心”表现了鱼儿在水中自由畅游的愉悦,而诗人本人对此却并无特别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以生动的细节描述了自己钓鱼的过程。当他投竿钓鱼时,起初并未收获,但当他看向身边的女子,发现她正为得失而兴奋。这让诗人思考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其实并无太大差别,正如他钓鱼时所感受到的那样,得与失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因此,他在捕获鱼后又舍弃,以此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希望能与身边的人共享这种平和的心境。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垂钓这一小事的描述,展现出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钓鱼》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一首描绘江上垂钓情景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5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朝廷内外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时期,却暗藏着危机。沈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经历和心境也与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
沈辽出身名门,曾官至尚书省郎中,后遭贬谪,流寓江南。这一时期的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以钓鱼为引子,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用江上垂钓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在《钓鱼》这首诗中,沈辽通过对江上垂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当时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心境。他用自己的笔触,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