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杂兴十首 其一
春潮和雨没平沙,沙岸疏篱尽酒家。
北客惯寻寒食路,不知人日已无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潮水与雨水一同覆盖着沙滩,沙滩边的稀疏篱笆旁全是酒店。来自北方的游客早已熟悉了清明节的路,却不知这天的花儿已经凋谢。
去完善
释义
1. 和雨:伴随雨水。和,连词,表伴随;
2. 没:淹没;
3. 平沙:平坦的沙滩;
4. 疏篱:稀疏的篱笆;
5. 尽:都是;
6. 北客:北方来的人;
7. 惯:习惯;
8. 寒食:清明节;
9.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10. 无花:没有花朵开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光的一首描绘新春景色的诗篇。诗中通过描述“春潮和雨”、“沙岸疏篱”、“酒家”等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之美。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提到“北客惯寻寒食路,不知人日已无花”,暗示了北方游客对于江南美景的期盼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的产生源于历史的变迁,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世事的无常与悲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年杂兴十首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活动家李光于公元1195年所作。该诗反映了他在新年期间的心境和感悟。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威胁,而李光因主张抗金、反对和议而被贬谪。这首诗歌正是李光在这一时期内心矛盾与挣扎的写照。
1195年是南宋庆元元年,此时距北宋灭亡已过去40多年,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国不断南侵,对南宋领土造成极大威胁。而南宋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激烈,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光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因与秦桧等主和派大臣政见不合而被排挤、打压,先后两次被贬谪。
在这首诗中,李光通过描绘新年之际的自然景象和民间风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他以“雪里松楠”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对爱国志士的赞美;以“胡尘”暗示金国侵略带来的危机,表达了对抗金事业的关切。同时,他还在诗中以“三径就荒”的自嘲,表达了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打击后的无奈与自嘲。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李光作为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政治家、诗人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灵轨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