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腊穷天际傍危栏。密雪舞初残。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
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暮色笼罩下的青山犹如翠玉环绕,层层叠叠。时间即将步入年末。远方的雁群无法传递家人的消息,只能在云端发出孤独的鸣叫。
游子旅程漫长无涯,心中的思归之情易生波动。谁能与我一同忘怀岁月,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早晚,我都站在溪流边凝视远方,期待那饥饿的船儿带来希望的风杆。

去完善
释义
暮山:指日落时分的山景。环翠:环绕着翠绿的山峦。层栏:一层层的栏杆,这里形容山间的曲折。
时节岁将残:季节即将结束,这里的“残”字意味着接近尾声或即将变化。
远雁:远方的鸿雁,此处借代传递信息的使者。不传家信:没有传递回家里的消息。
嘹唳:形容鸟鸣声嘹亮凄厉。
客程:旅行的路程,此处指旅途。无尽:没有尽头,指旅程漫长。
归心:思归的心情。易感:容易被触动。
忘年:忘记年龄的差异,此处指不受年龄限制的交情。
早晚:随时。临流:靠近水流的地方。凝望:聚精会神地看。
饥帆:饥饿的船,此处指求食的船。催卸:催促卸下货物,此处指离开岸边。
风竿:桅杆,借代船只。

去完善
赏析
《朝中措》这首词以暮色中的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作者身处他乡、思念家乡的心情。首句“暮山环翠绕层栏”写出群山环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一层层翠绿的屏障,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时节岁将残”则点明了即将进入新的一年,更增添了游子思乡的思绪。
而“远雁不传家信,空能嘹唳云间”这一句则是通过描写大雁不能传递家书这一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在古人眼中,大雁是一种传递信息的使者,然而此时的大雁却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只能徒劳地在空中哀鸣,这无疑增加了诗人的愁绪。
接下来的“客程无尽,归心易感,谁与忘年”三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的痛苦。诗人感叹旅程漫长,归家的心情日益沉重,但却无人能够理解他的感受。这里的“忘年”可以理解为忘记年龄,也可以理解为忘记时间的流逝,表达出诗人渴望早日回到家人身边的迫切心情。
最后两句“早晚临流凝望,饥帆催卸风竿”则描述了诗人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在河边遥望家乡的方向,希望能够看到回家的船只,而船上的风帆也似乎在催促着诗人早日回到家乡。这里的“饥帆”是指船帆如同饥饿一样急切地等待着起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深情厚意,读来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中措》是宋代词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27年至1162年之间,即北宋灭亡到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李之仪经历了北宋灭亡、金兵南侵等历史事件,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这一时期的离乱和忧国忧民之情。
在当时,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使人们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李之仪用诗词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同情,也抒发了一个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感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