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蝶
数日偎红翅力慵,化成长梦别春风。
却怜蚁为埋香玉,舁入残花土穴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日沉浸在火红的凤凰花中,渐渐感到疲惫无力。就像一场长梦,与春风告别。让人怜悯的是蚂蚁们忙着为花香埋葬,把残花抬入土穴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偎红:比喻蝴蝶在花丛中的状态。
2. 翅力慵:形容蝴蝶翅膀无力。
3. 长梦:长久的梦境。
4. 别春风:指蝴蝶的生命结束。
5. 蚁为埋香玉:蚂蚁将死去的蝴蝶埋葬。
6. 舁:抬举,这里指蚂蚁将蝴蝶的尸体搬运到土穴中。
7. 残花土穴:指蝴蝶的墓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吊蝶》以咏物的方式表达了生命短暂、红颜易老的感慨。诗中的“数日偎红翅力慵”描述了蝴蝶在花朵上短暂依偎的时光,以“偎红”象征青春美丽;而“化成长梦别春风”则意味着蝴蝶生命的终结,如同长梦般消失在春风之中。
诗的后两句以蚂蚁埋葬蝴蝶的故事,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却怜蚁为埋香玉”表现了蚂蚁们珍惜生命的态度,尽管蝴蝶的生命已经结束,但它们仍将其视为宝贵之物加以埋葬;而“舁入残花土穴中”则形象地描绘了蚂蚁将蝴蝶遗体放入花间土穴的场景,使得全诗的画面感更加丰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蝴蝶短暂生命的描绘,以及蚂蚁对其的尊重和珍视,传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其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手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吊蝶》是清代诗人张至龙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以“吊蝶”为主题,通过描绘蝴蝶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至龙正处于清代晚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诗人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堕落,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蝴蝶为寄托,通过对蝴蝶悲惨命运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生命的不幸遭遇有着深深的同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