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一片云飞雨趁来,常年此候捷如雷。
满天尽黑都吹散,俄顷还明又复回。
准拟却无真失望,等闲易有竟难猜。
化工若念农辛苦,早赐倾盆亦快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片乌云带着雨快速飘来,这种情况下的天气就像闪电一样迅速。
很快整个天空都被黑暗笼罩,狂风骤雨驱散一切,但是不久之后阳光再次出现。
原本期待的一场大雨最后却没有到来,这让人有些失望。
然而,这种忽晴忽雨的天气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如果天地间的自然力量能够体谅农民的辛苦,那么早早地降下一场倾盆大雨也真是畅快人心的事情啊!
去完善
释义
1. 云飞雨趁来:借指天气变化迅速。
2. 常年:每年,这里指的是一年四季。
3. 此候:这个时节。
4. 捷如雷:形容变化速度很快,就像打雷一样迅速。
5. 满天尽黑:指乌云密布的天空。
6. 俄顷:很短的时间。
7. 复回:再次恢复晴朗。
8. 准拟:事先准备,期待。
9. 却无真失望: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失望。
10. 等闲:轻易。
11. 竟难猜:竟然难以预料。
12. 化工: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力。
13. 农辛苦:农民劳作的艰辛。
14. 早赐:早日赐予。
15. 倾盆:形容大雨滂沱的样子。
16. 快哉:表示愉快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雨》这首诗词描绘了自然界中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雨的期盼和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开篇两句以云和雨为切入点,展现出大雨磅礴的气势。紧接着的四句,通过天空的黑暗与明亮交替,展示了雨的变化无常。接下来的两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雨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不解。最后两句,则呼吁天地间的造化之神体恤农民的辛勤,尽早赐予充足的雨水以满足农耕的需求。全诗韵律优美,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张侃的一首描绘春雨景象的诗歌。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侃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家族在战乱中受到重创,家族地位一落千丈。然而,张侃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心。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文学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多以揭露社会现实、抒发爱国情怀为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侃的诗歌创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