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一

标题包含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一
天上归鸿林外鶑,去留各自有离声。 须知野竹山花拙,不会迟留县尹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彭汝砺(1042年-1095年),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彭汝砺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出生。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曾参加科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边的归鸿与林外的黄莺鸟,离开或留下都会发出它们的声音。要知道野外的竹子与山花并不懂得挽留,不能耽误县太爷的行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上归鸿:比喻远行的游子。 2. 林外鶑:指春天的景象。 3. 去留各自有离声:形容离别的情境。 4. 野竹山花拙:表示朴实无华的乡野风光。 5. 迟留:停留。 6. 县尹:地方官员。
去完善
赏析
彭汝砺的《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一》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述了春天的自然风光和游子离家远行的景象。首句“天上归鸿林外鶑”,展现了春季里候鸟北归的场景,传达了季节更替的信息。接下来的“去留各自有离声”则描绘了离别之际人们的不同心境,有的充满希望与期待,有的充满不舍与留恋。接下来,诗人通过“野竹山花拙”这一画面提醒我们珍惜当下,领悟大自然的美好。而最后一句“不会迟留县尹行”则表达了人们应该勇往直前,把握时光,不要让生活留下遗憾。总的来说,这首诗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之游子先不与仲求有诗寄之使某次韵 其一》是宋代诗人彭汝砺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此时正值北宋中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胸臆,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 彭汝砺是当时的著名文人,曾担任国子直讲、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在创作这首诗时,彭汝砺的人生际遇较为顺畅,但仍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无常。在这首诗中,他抒发了对友人游子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热衷于结交好友,彼此相互唱和。彭汝砺与游子先等友人的交往,体现了当时文人间深厚的情谊。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文学,尤其是诗歌,受到了杜甫、韩愈等人的影响,注重写实和抒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