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
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
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
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江水神国内谣言不断,寻找证据却突然遭到攻击。
朝廷上战事紧急但皇帝却不理会,军中缺乏计策导致空有印信而无能为力。
尘埃中骑兵突破了潼关防线,保护皇帝的兵马在渭水中沉浮不定。
也许美色并非败国之本,千百年后的历史评说,不必对马嵬坡事件过于哀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开元:唐朝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2. 曲江:西安城南的曲江池,因水曲折得名。
3. 真宰:主宰,此指皇帝。
4. 国中讹:国内有误传。
5. 寻奏渔阳:这里借指安禄山叛乱。渔阳,在今河北东北部及东北部一带。
6. 荷戈:拿起武器。
7. 堂上有兵:指朝中有将才。
8. 天不用:天子没有任用他们。
9. 幄中无策:朝廷中没有好的计策。
10. 印空多:印章徒有其表,实际上并无作用。
11. 骑透潼关:骑兵突破潼关防线。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关中平原的重要关隘。
12. 云护龙游:形容皇帝的行迹隐秘。
13. 渭水波:渭水,黄河最大支流,位于陕西省中部。
14. 蛾眉:指杨贵妃。
15. 马嵬坡: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在此处被迫赐死杨贵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的社会动荡和宫廷内部的纷争。首联通过曲江真宰的传说和渔阳突变的现实,展现了当时朝廷的混乱局面。颔联则讽刺了朝堂上的将领虽然手握兵权,却无法保卫国家;而朝廷中的文臣虽然身居高位,却束手无策。颈联描述了战乱爆发后,百姓惊慌失措,潼关被攻破的情景,以及皇帝被保护离去的场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杨贵妃无辜丧命的同情,认为她的悲剧并非是因为美貌引发祸乱,而是历史的车轮所致。全诗通过对唐代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一个乱世之中,百姓的苦难和帝王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命运的悲惨与历史大势的无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开元即事》是唐朝诗人徐夤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唐朝的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徐夤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愿逢迎权贵,最终辞官回乡。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开元年间,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选拔了一批批文人学士进入朝廷。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腐败、权谋等现象。这些时代背景为徐夤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他得以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