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标题包含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 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璨(1043-1128),字无文,号石湖居士,俗姓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与释惠洪、释祖可并称为“三僧”。 释道璨自幼聪颖过人,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片又一片的叶子,揭示了世界的变化无常。 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拼凑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亲身经历过那些岁月,性格刚烈不愿妥协。 看着竹子如同看见你,北麓的风景却不凡。 回溯熙宁、元丰年间,有多少人为此竹子感到羞愧。 挥洒笔墨尽显精神,草木皆有情。 长公(苏东坡)有着深沉的用意,这件事就交给北麓了。
去完善
释义
1. 瑞昌:古县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2. 簿厅:指地方官署的办公场所。 3. 景苏堂:源自苏轼的字“景苏”,这里可能是以苏轼为主题的一个讲堂或者建筑名称。 4. 一叶复一叶:比喻时代更迭、世事变迁。 5. 世道: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的总称。 6. 翻覆:变化,变动。 7. 一点复一点:指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8. 书脉:书法传统或流派。 9. 要:表示意愿或意志的助动词。 10. 亲见:亲眼看见。 11. 长公:对苏轼的尊称。 12. 一节:一部分;一节竹,这里借指墨竹的一部分。 13. 北麓:北面的山脚,这里指景苏堂所在地。 14. 熙丰: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熙宁、元丰两个时期合称为“熙丰”,苏轼是这两个时期的文人代表之一。 15. 几人:指同时代的文人。 16.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得不够好而感到不安。 17. 翰墨:原指笔、墨,后来成为书画艺术和文人的代称。 18. 直枝叶:形容苏轼墨竹画的笔法。 19. 点化:本指神仙用言语使人悟道,这里指作品具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20. 草木:借指世间万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为题,通过对墨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苏轼及其文学精神的高度赞美与敬仰。首联描绘了墨竹的形象:一叶又一叶,象征着世事的翻覆无常;一点又一点,意味着诗书传承的重要性。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苏轼精神的理解:宁折不弯,坚持原则,坚守气节。颈联进一步强调见到墨竹就如同见到了苏轼本人,其高洁品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是宋代诗人释道璨所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0年左右,正值宋孝宗在位时期。释道璨作为一位僧侣诗人,其诗歌创作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然、脱俗的意境。 在创作《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时,释道璨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在此之前,他曾在各地云游,体验民间疾苦,对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后来,他选择剃度出家,成为一名僧人,专注于禅宗教义的研究和诗歌创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诗歌风格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释道璨生活的时代,即宋孝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当时的文人墨客喜欢以墨竹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以此来表达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释道璨受此影响,也创作了许多描绘墨竹的诗篇,如《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等,展示了他在绘画和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