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
西域崭崱群玉峰,悬崖万丈穿玲珑。
世人不识真鬼工,夜半跃起随雷风。
天与西湖作奇观,嶷然飞堕群山中。
海风吹雨万壑暝,往往密有云相通。
遥望烟鬟出林坞,重峦面面青莲宇。
孤云起石风生泉,游人六月不知暑。
世传飞来我亦疑,摩挲苍璧心更悲。
当年禁囿山水远,艮岑一石须人挽。
无人把酒酹山灵,飞入君王上林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西部有座山峰,如同宝玉般熠熠生辉。它的峭壁高达万丈,却透着精巧玲珑的气息。世人皆惊叹这鬼斧神工之作,它如同神祇,一旦春雷响起,便腾空而起,随着狂风闪电而来。
这座山峰被赐予了神奇的力量,屹立在杭州以西的天际,它如同神仙的宝藏,散落于群山之中。海风带着湿气掠过,带来了万壑的阵雨。云雾在其中翻涌,仿佛所有的秘密都在其中交织。
远远望去,那缥缈的烟岚从树林间升起,每一座山丘都环绕着青翠的水面。孤零零的石块上云彩飘过,清澈的泉水潺潺而流,即使是六月的夏日炎炎,这里依然让人感到凉爽无比。人们传说这座山峰是从天外飞来的,我对此感到怀疑。抚摸着岩石上的纹理,心中的悲伤难以抑制。
昔日皇家禁地的那片山水已经远离了我们,只有这块奇石还在原地等待着我们去欣赏。没有人把酒洒向山灵,以此表达敬意,因为山峰已经飞入了帝王的花园里。
去完善
释义
1. 西域崭崱群玉峰:此处的“西域”并非现代地理概念上的“新疆地区”,而是指中原以西的地方,这里用西域代指遥远的地方。“崭崱”是形容词,形容山峰奇特且高耸。“群玉峰”则是对其的赞誉,称赞它犹如众玉堆叠而成。
2. 悬崖万丈穿玲珑:这句描绘了飞来峰的形状,从远处看仿佛是悬浮在悬崖之上,而上面的孔洞又使得光线可以穿透,给人感觉玲珑剔透。
3. 真鬼工:意为非人力所能为,这里用来赞扬飞来峰的自然奇景。
4. 天与西湖作奇观:意思是飞来峰的出现如同天赐给西湖的一道奇特景观。
5. 嶷然飞堕群山中:“嶷然”,是指山峰高耸的样子。整句话描述的是飞来峰突然出现在群山之中的景象。
6. 海风吹雨万壑暝:“海风”在这里并不是指来自海洋的风,而是表示大地的气息;“雨”则是借助想象来增加画面感,表现出山间的雨雾。
7. 重峦面面青莲宇:描述飞来峰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峦,就像层层推进的莲花瓣一样簇拥着飞来峰。
8. 孤云起石风生泉:这一句以云、石、泉构成一幅静谧的画面,表现山间的自然风光。
9. 禁囿山水远:这句话说明曾经的皇家禁苑已经远离了人间。
10. 艮岑一石须人挽:“艮岑”指的是山的北面,“一石”则指飞来峰,意为只有一个人牵着绳子将这块巨石拉到了天子禁苑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峰”的奇妙景象,开篇将飞来峰与西域的高峰相比,凸显其独特之处。诗人用“真鬼工”来形容它的高大和奇特,同时又暗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后续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夜晚、雷雨等元素强化了飞来峰的神秘感。随后,诗人将视角转向西湖,用“海风吹雨万壑暝”来表达它的壮观景色。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飞来峰由来的疑问,以及对于人力干预自然的悲哀。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飞来峰》是南宋诗人周麟之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8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此时,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动荡时期。周麟之身处在这个时代,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安危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诗中,周麟之以飞来峰为背景,描绘了山中幽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由于战乱不断,人们的生活困苦,周麟之希望借助对自然的赞美,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
此外,周麟之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在南宋初期,文人墨客们纷纷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周麟之的《飞来峰》也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周麟之在文学上的造诣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