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岩惠蕉丝布
绿趁桄榔剪,黄如柘茧抽。
海绡云湛染,鲁缟玉温柔。
待月投清夜,炊菰梦冷秋。
直然无可报,杂佩不中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如同剪刀裁剪下的桄榔树梢,黄色犹如从柘茧抽出丝线般细腻。
像是海绡被云朵轻轻渲染过的色彩,又似鲁缟那样的玉质润泽与柔软。
等待月亮投入清净的夜晚,烹饪菰米幻梦般的冷凉秋色。
回报你的恩情已是无以复加,只是这份礼物似乎不足以相称。
去完善
释义
1. 方岩:指方岩山,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以石刻著名。
2. 惠蕉丝布:指产自方岩山的蕉麻制成的布料。
3. 绿趁桄榔剪:意指在桄榔树生长的季节及时修剪。
4. 黄如柘茧抽:意指黄橙色的蚕丝从柘树茧中抽出。
5. 海绡:指产于南海的海藻制成的丝绸。
6. 鲁缟:山东生产的白色细绢。
7. 待月投清夜:等待月亮升起的夜晚。
8. 炊菰梦冷秋:梦见煮食茭白的情景,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9. 直然:理所当然的。
10. 无可报:无法回报。
11. 杂佩:各种佩饰。
12. 不中酬:不合适作为回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方岩惠蕉丝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绿色、黄色、海绡和鲁缟的描述,展现了惠蕉丝布的美丽和品质。同时,诗人还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方岩惠蕉丝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绿趁桄榔剪,黄如柘茧抽”,描述了惠蕉丝布的绿色和黄色的特点。绿色是随着桄榔的剪刀裁剪出来的,黄色则如同柘茧般抽出。这里用到了拟人手法,赋予了布料生命力,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颔联“海绡云湛染,鲁缟玉温柔”,进一步描绘了惠蕉丝布的质地和色彩。海绡和鲁缟都是古代名贵的丝绸,这里用来比喻惠蕉丝布的高贵和美丽。同时,用“云湛染”和“玉温柔”来形容丝布的色彩和质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颈联“待月投清夜,炊菰梦冷秋”,通过“待月”和“炊菰”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期待和怀念。这里的“清夜”和“冷秋”并非实指,而是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寂寥。
尾联“直然无可报,杂佩不中酬”,表达出诗人对方岩惠蕉丝布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种丝布的美是无以回报的,即便是用各种饰品也无法与之相称。这里采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惠蕉丝布的独特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方岩惠蕉丝布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方岩惠蕉丝布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中也渗透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方岩惠蕉丝布》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乡土风情的诗篇。这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乡土风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生平。这首诗的作者释居简生活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他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尚书省左丞等职。释居简在南宋时期担任地方官吏,他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民间生活和自然景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诗中所描述的乡土风情。诗中的“方岩”是作者家乡的一座山峰,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这里的自然风光秀美,乡土风情浓郁,农民以种植蕉丝为主要经济来源。诗中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收获时欢庆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再次,我们要关注诗中所展现的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然而,南宋时期也是社会矛盾较为尖锐的时期,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释居简作为地方官员,深知民生疾苦,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农民的关爱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