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行走在乡间田野,每家每户都紧闭门户。向屋里的人打听,他们都已经去做生意了。官府不向商人征税,却向农民征收重税。居民们为了生活纷纷离开家乡,走在田埂上。有的上山采集玉石,有的下水寻找珍珠。边防士兵索要食物和衣物,这些东西就如同泥土一样廉价。自古以来,一个人耕种只能养活三个人,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却没有一把锄头、一架犁。我的仓库总是空空如也,我的田里长满了荆棘。天空不下谷子,如何养活天下苍生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客行:旅居在外。
2. 比屋:邻居的房屋。
3. 闭户:闭门不出。
4. 借问:询问。
5. 屋中人:家中的成员。
6. 商贾:商人。
7. 官家:朝廷。
8. 税商:对商人征税。
9. 税农:对农民征税。
10. 服作苦: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
11. 居人:居民。
12. 东西:指搬迁到其他地方。
13. 道路侵垄亩:道路侵占农田。
14. 采玉上山颠:指开采玉石。
15. 探珠入水府:指寻找珍珠。
16. 边兵:边境地区的士兵。
17. 索衣食:寻求食物和衣物。
18. 泥土:指普通的物品。
19. 一人耕:一个人耕种。
20. 三人食犹饥:三个人吃饭仍然感到饥饿。
21. 把:握住。
22. 锄犁:锄头和犁耙,农业工具。
23. 我仓:我的仓库。
24. 空虚:空空如也。
25. 我田:我的田地。
26. 生蒺藜:长出荆棘。
27. 上天:指自然气候。
28. 不雨粟:不下粮食。
29. 何由:如何。
30. 活:养活。
31. 烝黎:百姓。
去完善
赏析
《庄居野行》描绘了当时社会商业繁荣、农业衰败的现象。诗人以官家不再征税商家,转而向农民征税为切入点,揭示了贫富差距的加剧以及大量农户放弃耕种从事商贸的现实。同时,诗中还反映了军队在边陲苦苦寻求生计的问题,说明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最后,诗人感叹农田荒芜、粮食生产紧张的社会问题,呼吁上天降下粮食拯救百姓。整首诗歌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贫困,又揭露了统治者的无能和战争的残酷,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庄居野行》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当时正值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激化,藩镇割据严重,朝政腐败,百姓疾苦。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姚合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他的人生际遇曲折多变,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直言不讳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样的经历中,他深感官场险恶,转而追求恬淡的田园生活。他在诗中写道:“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此外,姚合所处的时代,正是古文运动兴起之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恢复古代儒家的道德观念,反对骈文的形式主义。姚合作为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注重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力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