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银轮玉兔向东流,莹净三更正好游。
一片黑云何处起,皂罗笼却水精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如同银色的车轮在夜空中东行,夜色纯净,正适合夜游。突然,一片乌云飘来,将月亮遮挡住,就像用黑色丝绢包裹了一颗水晶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银轮:指月亮,因为其光华皎洁如银,所以被称为“银轮”。
2. 玉兔:古代传说中住在月亮里的动物,这里用来形容月亮。
3. 东流:表示时间流逝,这里是说月亮在天空中移动。
4. 莹净:明亮干净,这里用来形容夜空。
5. 三更:古时分夜间为五更,一更为夜半,二更为鸡鸣,三更为平旦(天亮前),四更为日中,五更为黄昏。这里的三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一点到三点。
6. 黑云:黑色的云朵。
7. 皂罗:一种黑色丝绸。
8. 笼却:笼罩住。
9. 水精毬:水晶球,这里用来形容月亮,因为它的光泽如水晶般透明。
去完善
赏析
《对月》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观月的情景,通过对月亮、玉兔、黑云和水精毬等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沉思与感慨。
首句“银轮玉兔向东流”,以银轮和玉兔比喻月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月亮在天空中缓缓移动的景象。这里提到的“东流”并非指真正的河流,而是用拟人手法形容月亮如同流水般自然流动。
次句“莹净三更正好游”,描述的是月光皎洁如洗的夜晚,正好适合出游。莹净一词表现出月亮明亮的光芒,而“三更”则暗示了时间已是深夜。这一句表达了对宁静夜晚的喜爱之情。
紧接着第三句“一片黑云何处起”,笔锋突转,描绘出一片黑云遮挡了月亮的情景。这里的“黑云”可以理解为乌云,也可以象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诗人通过这句诗提醒我们,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不如意之事时常相伴。
最后一句“皂罗笼却水精毬”,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皂罗是一种丝织品,用来制作衣物或装饰品;水精毬则是古代的一种玩具,由玻璃制成的球体。在这句诗中,诗人将这两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画面:原本明亮的月亮被乌云笼罩,就像水精毬被皂罗笼住一样,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整首诗从观月到乌云蔽月,再到最后一句的联想,充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表达方式上,诗人运用了拟人、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无尽的回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姚合的《对月》是晚唐时期的一首著名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51年,正值唐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诗人的性格沉郁寡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深感人生无常、孤独无助。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明月为寄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将月亮比作一面镜子,照出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映出了自己内心的寂寥。在咏月的诗歌中,姚合独树一帜,以其深沉的感慨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