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钦上人院
有相无相身,唯师说始真。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
古壁丹青落,虚簷鸟雀驯。伊余求了义,羸马往来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找寻自我,唯有导师的点拨才是真实的方向。
在半院竹林的影子中修身养性,清净的木鱼声伴随着隔壁的僧人。
古墙上的壁画渐渐脱落,檐下的小鸟变得越来越亲近人类。我渴望找到真理的道路,疲倦的马儿不断载着我在途中奔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拜访。
2. 钦上人院:寺院名。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3. 有相无相身:指佛家的有相之身和无相之身。相,形相。有相之身,即世俗之身;无相之身,即解脱之身。
4. 唯师说始真:只有师傅的说法才是真实的。
5. 修篁:竹子。
6. 半庭影:庭院中一半的影子。
7. 清磬:佛教敲击乐器。
8. 几僧邻:有多少僧人邻居。
9. 古壁丹青落:古老的墙壁上画的画已经褪色。丹青,绘画。
10. 虚簷:空空的屋檐。
11. 鸟雀驯:鸟雀温顺地飞来飞去。
12. 伊余:我。
13. 了义:佛学名词,指通达深奥之理。
14. 羸马:瘦弱的马。
去完善
赏析
《过钦上人院》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寺庙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佛门景象。首联“有相无相身,唯师说始真”暗示了佛教中的“空”与“色”观念,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尊重。接下来的两联分别描述了庭院里的修篁、清脆的钟声以及安详的鸟雀,这些都是禅宗修行者的日常环境,表现了寺庙中的宁静与自然。尾联“伊余求了义,羸马往来频”表示诗人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多次造访这座寺庙,表现出诗人对佛教信仰的热衷。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感悟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姚合的《过钦上人院》创作于唐代。此时他刚刚辞去了监察御史一职,开始了悠闲的田园生活。这种人生的转变让他对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因此有了此诗。
在唐朝时期,佛教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宗教之一,许多文人墨客都有研读佛经、禅修的经历,并以此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宁静。钦上人作为一代高僧,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禅院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参禅论道、交流心得的场所。姚合对钦上人的敬仰之心及对佛学的尊重之情都体现在这首诗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