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
蹇钝无大计,酷嗜进士名。
为文性不高,三年住西京。
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
薄艺不退辱,特列为门生。
事出自非意,喜常少于惊。
春牓四散飞,数日徧八纮。
眼始见花发,耳得闻鸟鸣。
免同去年春,兀兀聋与盲。
家寄河朔间,道路出陕城。
暌违逾十年,一会豁素诚。
同游山水穷,狂饮飞大觥。
起坐不相离,有若亲弟兄。
中外无亲疎,所算在其情。
久客贵优饶,一醉旧疾平。
家远归思切,风雨甚亦行。
到兹恋仁贤,淹滞一月程。
新诗忽见示,气逸言纵横。
缠緜意千里,骚雅文发明。
永昼吟不休,咽喉干无声。
羁贫重金玉,今日金玉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学迟钝没有宏图伟略,却十分热爱科举功名。
文笔并不出众,在京师住了三年。
宰相执掌文章之权,知道他专心致志。
虽然技艺不精却也不容侮辱,特地选拔他为门生。
这事情出乎意外,喜悦常常小于惊讶。
春榜在各地流传,几天便传遍了八荒之地。
眼睛才开始看到花开,耳朵也得以听到鸟鸣。
和去年春天不同,不再感到孤独无助、视野模糊。
家在河朔一带,从陕城出去的道路。
离别已经超过十年,这次相聚使我彻底释怀。
一同去游历山水的尽头,痛饮美酒。
起身坐下都不愿分离,就像亲兄弟一样。
无论内外都没有亲疏之分,衡量标准在于感情。
长期的客居生活让我更注重生活质量,一次畅饮就能消除旧病。
家乡遥远思念深切,风雨再大也要前行。
来到此地喜欢仁人贤者,因此滞留了一个月的路程。
忽然看到你给我的新诗,语言奔放气质飘逸。
情意绵延千里之外,抒发牢骚雅趣的文章明朗如画。
漫长的白天不停地吟咏,喉咙都干得说不出话来。
尽管贫穷但珍视友谊如同金银宝石,今天这些珍宝都已经不再重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陕府:陕西地区的地方官署。
2. 内兄:妻子的哥哥,这里指郭冏端公。
3. 蹇钝:笨拙,愚钝。
4. 大计:大的计划或决策。
5. 酷嗜:非常热爱。
6. 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士子,地位较高。
7. 西京:即长安,唐朝的京城。
8. 相府:宰相的府邸,这里指负责科举选拔的官员。
9. 文柄:文学方面的权威。
10. 薄艺:微薄的才能。
11. 退辱:感到羞耻而退却。
12. 列为门生:被列入门生的名单。
13. 非意:出乎意料之外。
14. 春牓:科举考试中榜单的俗称。
15. 四散飞:指名单公布后各地的人们得知消息。
16. 八纮:泛指全国各地。
17. 花发:花开。
18. 鸟鸣:鸟叫。
19. 去年春:指前一年春天。
20. 兀兀:形容痴痴呆呆的样子。
21. 聋与盲:形容无知无觉的状态。
22. 河朔:黄河以北的地区。
23. 暌违:分别,相隔。
24. 豁素诚:表现出真诚的情谊。
25. 山穷水尽:形容游历山水。
26. 飞大觥:举杯畅饮。
27. 起坐:起身和坐下。
28. 中外:中央和地方。
29. 所算在其情:根据亲疏关系来衡量感情深浅。
30. 优饶:优待。
31. 一醉:尽情痛饮。
32. 旧疾平:过去的疾病痊愈。
33. 归思:思念故乡之情。
34. 淹滞:滞留,延误。
35. 仁贤:品德高尚的人。
36. 纷华:繁华热闹。
37. 新诗:刚写好的诗篇。
38. 气逸言纵横:才情横溢,言语豪放。
39. 缠绵:情意深厚。
40. 千里:表示距离很远。
41. 骚雅:形容诗文具有高雅的风骚气息。
42. 永昼:漫长的白天。
43. 吟不休:不停地吟咏。
44. 喉干无声:喉咙干燥,无法发声。
45. 羁贫:贫穷受困。
46. 金玉:珍贵的财物。
去完善
赏析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赏析:
姚合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他对自己进士身份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对兄弟般的友情的珍视。诗人以谦逊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经历,以及在与郭冏端公的交往中所获得的喜悦和平静。
诗的开头部分,姚合提到自己的才学不高,但酷爱进士这个身份,他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在西京住了三年。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姚合讲述了郭冏端公对他的关照,他虽然才疏学浅,但因为郭冏端公的关爱,得以成为门生,这也表现了诗人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榜揭晓时的场景,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在家乡河朔的日子,以及与郭冏端公阔别十年的重逢。这一部分的诗句充满了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姚合描绘了他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畅谈的场景,这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人还提到了他们的相处之道,即中外无亲疏,所算在其情。这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最后,诗人收到了郭冏端公的新诗,感叹他的才华横溢,表示自己对友人的敬意和敬仰。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左右,当时姚合已经官至尚书郎。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姚合虽然身为官员,但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渴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为国家尽一份力。然而,他的愿望在当时很难实现,这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无奈和感慨之情。
与此同时,姚合的个人生活也遇到了一些波折。他与内兄郭冏端公的感情深厚,但由于各自忙于政务,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在诗中,姚合表达了对内兄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相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