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镜

标题包含
咏镜
铸为明镜绝尘埃,翡翠窗前挂玉台。 绣带共寻龙口出,菱花争向匣中开。 孤光常见鸾踪在,分处还因鹊影回。 好是照身宜谢女,嫦娥飞向玉宫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千锤百炼,明镜显得尤为清晰,毫无尘埃;它挂在精美的翡翠窗前,置于华美的玉台上。一条条绣带从龙口探出,好似寻找着什么;菱花则在匣子中争相盛开,仿佛在追求着什么。这面镜子总是能看到孤独的影子,有时是因为鸾鸟的踪影,有时是因为喜鹊的影子。最适合用它来审视自己的是那位名叫谢女的佳人,而月宫中的嫦娥也从天上来到了这里。
去完善
释义
1. 明镜:明亮的镜子。 2. 翡翠窗:指镶嵌有翡翠的窗户。 3. 玉台:对镜台的尊称。 4. 绣带:指装饰精美的丝带。 5. 龙口:古代铜镜上常见的纹饰之一,象征吉祥。 6. 菱花:镜子的一种雅称。 7. 分处:分开的地方。 8. 谢女:指南朝著名才女谢道韫。 9. 嫦娥:神话中的月宫仙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镜子特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镜子的独特见解。首联描述了镜子的材质和位置,展现出镜子的高洁品质;颔联通过比喻,表达了镜子的功能与形象;颈联则从镜子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其神秘的一面;尾联则以传说故事作为象征,传达了镜子具有的神秘力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姚合的《咏镜》是晚唐时期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公元847年至85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晚期,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民众生活困苦,诗人的命运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姚合本人历任地方官吏,亲眼目睹了民间疾苦,对朝廷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了解。 这首诗以镜子为意象,通过描绘镜子的特点,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镜子能照出人的容貌,让人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也能照出世间万象,展现出生活的美好。诗人以此寓意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真实面目,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现实,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晚唐时期,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个人的命运难以把握。诗人通过对镜子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