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默然上人
晨飡夜复眠,日与月相连。
天下谁无病,人间乐是禅。
几生通佛性,一室但香烟。
结得无为社,还应有宿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餐和晚餐过后便入睡,太阳与月亮相互交替。
在这世上没有谁能永远不生病,快乐的人生便是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众生皆有望领悟佛性,房间中仅弥漫着烟雾般的禅意。
这样美好的地方如同一座无为之社,或许还有前世积累的缘分吧。
去完善
释义
晨飡:早餐。
夜复眠:夜晚再次入睡。
日与月相连:太阳与月亮相互连接,形容白天黑夜循环交替。
通佛性:理解佛教的教义。
无为社:指不为名利所动的社群。
宿缘:前世注定的缘分。
去完善
赏析
《寄默然上人》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餐食、夜晚的睡眠、日月交相辉映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平凡而宁静的美好愿望。同时,诗中提及“天下谁无病”以及“人间乐是禅”的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摆脱疾病困扰、追求精神安宁境界的向往。
诗中还描述了默然上人的生活情境:常年修身养性,与香烟为伴,体现了其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而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期望与这位有宿缘的上人共同创立一个无为之境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一位隐逸之士在追寻心灵平静中的所思所感,对于人生态度和信仰的追求表现得非常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默然上人》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姚合的作品,创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当时,姚合任监察御史,因直言敢谏,遭贬谪为金州刺史。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人世的沧桑变幻,对官场的风云变幻有着深刻的感悟。
在唐文宗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身为官员的姚合目睹了朝廷内部的尔虞我诈,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渴望远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同时,姚合作为唐代文学团体“元和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推崇。他的作品以其清朗、自然的风格,描绘了生活的点滴,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综合以上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寄默然上人》这首诗是姚合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感慨之作,它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示了诗人崇高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