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红紫摧残春又归,独怜杨柳绿依依。
无端乱絮因风起,漠漠晴天有雪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花和紫花在春天的消逝中凋落,只有柳树还保持着绿意。
突如其来的风卷起了纷乱的柳絮,在晴朗的天空下,仿佛飘散着雪花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春暮》是宋朝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描绘暮春景象的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部分词句注释:
1. 红紫:这里指春天的花卉。红,红色的花;紫,紫色的花。
2. 摧残:意思是毁坏,破坏。
3. 独怜:独自哀伤。
4. 杨柳:柳树。
5. 绿依依:形容柳树枝繁叶茂的情景。依依,轻柔的样子。
6. 无端:无缘无故地。
7. 乱絮:指柳絮。
8. 因风:随风。
9. 漠漠:广泛布满的样子。
10. 晴天:晴朗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春暮》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色进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红紫摧残春又归”,通过“红紫”、“摧残”等词汇表现了春天的艳丽与脆弱。红紫本指花叶繁茂的春天景象,但如今已枯萎凋零,象征着春天的消逝。
紧接着的“独怜杨柳绿依依”,诗人转而描绘了柳树的场景。依依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虽然春天将去,但杨柳依旧绿意盎然,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
接下来两句“无端乱絮因风起,漠漠晴天有雪飞”,进一步展现了春日景色的变化。漫天飞舞的柳絮,使看似晴朗的天空变得如雪花飘舞般的美丽而朦胧。诗人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这种美好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春光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暮》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4年,即南宋高宗时期。当时宋朝国力衰退,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而南宋朝廷却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恢复中原。
虞俦在这一年的人生际遇中,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跻身仕途。然而,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勤奋读书,积极关注国家命运。他在诗中写道:“又见桃花发,空嗟客思深。”表达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南宋高宗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兵屡次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以“花雨洗蛮风”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虞俦以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