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兴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环妖娆的血迹无人清理,渔阳的马匹对长安的草感到厌倦。
潼关的战骨堆得比山还高,远方的君王在蜀地老去。
金戈铁马自西方而来,郭公英姿焕发。
他举起的旗帜如同风起,放下时又像雨歇,扫清了九庙里的尘埃。
谁是功绩高名的人?谁又能够记录他们呢?诗歌的美好传承已断,诗人们渐渐凋零。
水部的胸怀有璀璨的星辰,太师的笔下写出蛟龙般的文字。
天意让这两位人物将这些传承下来,高山上磨砺出峥嵘的石崖。
是谁将这块石碑带到我的房间?让我一见之下目眩神迷。
百年的兴盛与衰败让人感慨,那些杰出的人物如今又在何处呢?
你没有看到吗,荒芜的浯水被遗弃未被收留,偶尔还有游人在那里敲打石碑售卖。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玉环:指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这里用以代指安史之乱的祸首杨贵妃。
2. 妖血:指杨玉环的血。
3. 渔阳马:指战马,这里可能指的是战马对长安草的厌恶,象征战争的疲惫。
4. 潼关:古代关中四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东大门。
5. 郭公:东汉名将郭子仪,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军事统帅。
6. 九庙:古代皇帝供奉祖先的地方。
7. 元功高名:指大功绩和高声誉。
8. 水部胸中星斗文:形容水部员外郎郑虔文采出众,如星斗般璀璨。
9. 太师笔下龙蛇字:赞扬颜真卿书法精妙。
10. 高山十丈磨苍崖:指颜真卿撰写的颜氏家庙碑,以形容其书法之高。
11. 浯水:源出湖南省慈利县东部双峰山,流入零陵县境称滁水。

去完善
赏析
《读中兴碑》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一首描绘历史兴亡的诗歌。诗中将历史的变迁与现代的荒芜进行对比,表达出对时光流逝、英雄逝去的无限感慨。首联描述了战乱中的生灵涂炭,“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写出战争的惨烈和帝王的无奈。颔联则通过“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表现战争中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以及皇帝的流亡生活。
颈联歌颂郭子仪英勇善战,“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展现了他力挽狂澜的能力。然而尽管他取得了赫赫战功,却无法阻止历史的洪流。诗歌以“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赞美了文字的力量,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传世之作。尾联则是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感慨岁月的沧桑和人世的浮华。
全诗通过描绘历史的画卷,抒发了对战争、英雄及文化传承的深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挣扎和对未来的希望,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中兴碑》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描绘抗金英雄事迹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北宋末期,当时国家正面临着北方金国南侵的危机。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间抗金义士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张耒,北宋文学家、官员,他在人生经历中曾担任过多个职务,如秘书省校书郎、起居舍人等。但在这一时期,他因参与苏轼的“乌台诗案”而受到牵连,被贬谪至黄州。在黄州期间,张耒密切关注时事,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感忧虑。在此心境下,他以中兴碑为题,创作了这首激昂慷慨的诗歌,表达对民族英雄的赞美和对祖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