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严君
酒债未忘索,诗狂无用嗔。
年华犹是腊,风日已如春。
我鬓萧萧白,庭柯濯濯新。
晚来暄暖剧,还遣振悬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尚未还清的酒债啊,让我诗兴大发也无济于事。时光仿佛还是寒冬腊月,但春风和阳光已经悄然而至。我的鬓发日渐斑白,庭院中的树枝却焕发出勃勃生机。傍晚时分,天气越发温暖舒适,更使我衣衫褴褛的身姿显得可怜兮兮。
去完善
释义
1. "酒债":指欠下的酒钱。这里表示作者债务尚未还清。
2. "索":索取,讨取的意思。
3. "诗狂":痴迷于诗歌的狂热情绪,这里表示对诗歌的热爱。
4. "无":通"毋",不,不要的意思。
5. "用嗔":不用责怪,表示没有过错。
6. "年华":时间,岁月。
7. "犹":仍然,依旧。
8. "是":助词,无实义。
9. "腊":指寒冬腊月,农历十二月。
10. "风日":刮风和阳光的天气。
11. "已如春":已经像春天一样温暖了。
12. "我鬓萧萧白":我的头发已经斑白。
13. "庭柯":庭院里的树木。
14. "濯濯新":树木光秃秃的,显露出新的生机。
15. "晚来":傍晚时分。
16. "暄暖":温暖的天气。
17. "剧":剧烈,强烈。
18. "还遣":还是安排。
19. "振悬鹑":穿上破旧的衣物,形容生活贫困。"悬鹑"是指破旧的衣服,像鹌鹑尾巴一样破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首联诗人提及自己的酒债未清和写诗的狂放状态,透露出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诗歌的热爱。颔联通过对年岁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向往,传达了时光流逝的主题。颈联通过对自己头发变白的描绘以及院中树木的新绿,进一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尾联则是通过描写天气温暖、阳光普照,暗示出生活的惬意,最后鼓励自己继续前行。整首诗以日常生活为主题,既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又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示严君》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的诗人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往往以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
赵蕃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才能的自负,他在仕途中并不如意。这使得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为深入。
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内部矛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赵蕃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