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行
微禽负大耻,劲气横紫冥。
口啣海山石,意欲无沧溟。
沧溟茫茫云正黑,涛山峨峨护龙国。
假令借尔秦皇鞭,驱令石头填不得。
布囊盛土塞江流,孙郎览表笑不休。
劳形区区雠浩渺,志虽可尚难乎酬。
蓬莱有人怜尔苦,劝尔休休早归去。
精卫精卫我亦劝汝归,沧海自有变作桑田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弱小生命背负巨大耻辱,倔强之气横贯紫色天空。
嘴里含着海山石,心中渴望填满大海。
大海苍茫乌云滚滚,波涛汹涌保卫祖国。
假如借用秦始皇的鞭子,也无法驱使石头填满大海。
用布囊装土堵塞江流,孙权看了笑个不停。
费力抵抗浩渺的大海,志向虽可敬但难以实现。
蓬莱岛上有人怜悯你的辛苦,劝你不要徒劳早日回去。
精卫啊精卫,我也劝你回归,因为沧海终有变成桑田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精卫行》注释:
1. 微禽:指精卫鸟。微,微弱;禽,鸟类。
2. 劲气:强盛的气势。
3. 紫冥:天空。紫,深红色;冥,昏暗。
4. 海山石:海边的山石。
5. 意欲无沧溟:想要填平沧海。意欲,意愿;无,消除。
6. 沧溟:大海。
7. 涛山峨峨:形容海浪翻滚的景象。涛山,波涛堆积如山;峨峨,高耸的样子。
8. 护龙国:保护龙王的国度。
9. 假令借尔秦皇鞭:假如借用秦始皇的鞭子。假令,假如;尔,你;秦皇,指秦始皇。
10. 石头填不得:无法用石头填平大海。
11. 布囊盛土塞江流:用布袋装土堵塞江河。布囊,布袋;盛土,装满泥土。
12. 孙郎览表笑不休:孙权看到木屑堵水的报告嘲笑不已。孙郎,孙权;览表,阅读报告。
13. 劳形区区雠浩渺:辛勤忙碌却难以战胜浩瀚的大海。劳形,劳累身体;区区,微不足道;雠,抵抗;浩渺,广阔无边的海洋。
14. 志虽可尚难乎酬:志向虽然可嘉,但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可尚,值得尊重;难乎酬,难以实现。
15. 蓬莱有人怜尔苦:蓬莱仙境中有人同情你的辛劳。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怜尔苦,同情你的辛劳。
16. 劝尔休休早归去:劝你停止努力,早日回归仙山。休休,休息;归去,回归仙山。
17. 精卫精卫我亦劝汝归:精卫啊精卫,我也劝你要放弃这个念头。
18. 沧海自有变作桑田时:沧海桑田,自然会有变成陆地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精卫行》是一首描绘神话传说“精卫填海”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黎廷瑞以精卫鸟作为主角,通过对精卫鸟的形象和精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定信念、顽强毅力的赞美,以及对于自然界规律不可抗拒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诗人用“微禽负大耻,劲气横紫冥”来描述精卫鸟的形象,赋予了它坚韧不屈的品质。接着,通过“口衘海山石,意欲无沧溟”两句,表现了精卫鸟矢志不渝地要把东海填平的坚定信念。然而,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沧溟茫茫云正黑,涛山峨峨护龙国”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与壮丽。这种强烈的对比更突显了精卫鸟信念之坚定,勇气之非凡。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想象了假如有办法驱使精卫鸟完成填海的使命,但它仍然面临着无法实现的目标。于是,在“布囊盛土塞江流,孙郎览表笑不休”这一句,传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紧接着,诗人又以戏谑的方式调侃精卫鸟:尽管其意志坚定、精神可嘉,但却无法改变自然的浩渺。在此,诗人表达了人类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笔锋一转,假设有人在仙境中怜悯精卫鸟的辛苦,劝它早早回去。在这里,诗人隐含了自己对于这个传说的看法:虽然精卫鸟的精神值得尊敬,但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无法被人力所改变。最后,诗人以第二人称“精卫精卫我亦劝汝归”作为收尾,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让精卫鸟接受命运的安排,因为沧海桑田的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只能顺应而不能抵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精卫行》是南宋诗人黎廷瑞创作的一首描绘精卫填海神话故事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国家的繁荣与安宁。黎廷瑞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
在这个时期,黎廷瑞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长大后进入官场,担任地方官吏。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抗金斗争。
在《精卫行》中,黎廷瑞通过对精卫鸟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他认为,虽然现实困难重重,但只要像精卫鸟一样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国家的复兴。这首诗既体现了黎廷瑞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广大民众的抗争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