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倒撑鱼船上滩图

标题包含
倒撑鱼船上滩图
倒撑鱼船逆上溪,六鹢过宋风退飞。 吕梁悬瀑行越之,滟滪如象人西归。 一笑恬视险与夷,同波委顺未必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倒撑着渔船逆流而上,六只鹢鸟越过宋国逆风飞翔。 在吕梁山瀑布上行走而过,滟滪堆就像一只大象向西而归。 微笑着面对危险和平坦,顺应水流不一定就是错的。
去完善
释义
1. 倒撑:指划船方式,倒着撑舵。 2. 六鹢:寓言中的怪鸟,这里可能代指各种困难。 3. 过宋风退飞: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指强风突然停止,顺风而行的鹢鸟被迫逆风飞行。 4. 吕梁悬瀑:山西吕梁山的一处瀑布,此处用以形容险境。 5. 滟滪:滟滪堆,古长江上的险滩。 6. 象人西归:指唐代柳宗元《黔之驴》的故事,讽喻无用之人。 7. 恬视:淡定看待。 8. 险与夷:艰难险阻和平坦顺利。
去完善
赏析
《倒撑鱼船上滩图》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描绘渔民辛苦劳作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倒撑鱼船”、“六鹢过宋”、“吕梁悬瀑”和“滟滪如象”等景物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渔民在艰难险阻中的坚韧精神和乐观心态。 首句“倒撑鱼船逆上溪”,描述了渔民撑船逆流而上,不畏艰辛的场景。这里的“逆上溪”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渔民坚韧的精神正体现在他们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六鹢过宋风退飞”和“吕梁悬瀑行越之”,分别描绘了狂风暴雨和瀑布激流等自然界的恶劣环境。然而,尽管面临着重重险阻,渔民们依然能够从容应对,展现出他们的智慧和勇敢。 最后两句“滟滪如象人西归”和“一笑恬视险与夷”,则表达了渔民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乐观态度。他们坦然面对生活的波折,相信只要勇敢地去克服,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这种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正如诗中所写:“同波委顺未必非。”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渔民的形象刻画,传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生活艰辛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强调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倒撑鱼船上滩图》是宋代诗人牟巘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曾担任过各种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屡屡受挫。这使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渔民生活艰辛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社会经济相对发达,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由于战乱和剥削,许多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渔民这样的弱势群体。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在激流险滩中捕鱼,以维持生计。这种现象引发了诗人的深深同情和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