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伯鱼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昔君叩门如啄木:形容敲门的声音像啄木鸟啄树一样响。啄木,啄木鸟。
2. 深衣青纯帽方屋:古代读书人的着装,深衣指的是古代的儒生服装,青纯表示清醇高雅。方屋是指四方的房屋,这里用来指代书房。
3. 谓是诸生延入门:以为是其他学生邀请他进门的。谓是,以为。诸生,其他学生。延,邀请。
4. 尔曹气味那有此:你们的气质怎么能与此相比。尔曹,你们。气味,气质。
5. 荆州早识高与黄:在荆州很早就认识了高明和黄庭坚。荆州,古代的地名,这里指代赵伯鱼的家乡。高,高明。黄,黄庭坚。
6. 诵二子句声琅琅:读这两位大家的诗句声音嘹亮。琅琅,声音嘹亮。
7. 后生好学果可畏:年轻人勤奋学习真是让人敬佩。后生,年轻人。好学,勤奋学习。果,确实。可畏,令人敬佩。
8. 仆常倦谈殊未详:我常常感到厌倦谈论这些不够详细的东西。仆,谦称,我。倦谈,感到厌倦谈论。殊未详,还不够详细。
9. 学诗当如初学禅:学习写诗应该像初学者学禅一样。初学禅,初学禅宗。
10. 未悟且遍参诸方:没有领悟到真谛就广泛地参考各个方面的知识。未悟,还没有领悟到真谛。遍参,广泛地参考。诸方,各个方面。
11. 一朝悟罢正法眼:一旦领悟到了真谛就能随心所欲地写出好的诗篇。一朝,突然间。悟罢,领悟到。正法眼,禅宗比喻领悟到的真谛。
12. 信手拈出皆成章:随手拈来就能成篇。信手,随意地。拈出,拈来。成章,成为篇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赵伯鱼”,内容是韩驹对赵伯鱼的赞赏和告诫。诗人从赵伯鱼过去的求学经历谈起,描绘其学问深厚、谦逊守礼的形象,以与其它学生对比突显其非凡气质。接着提到他早已熟悉荆州的高、黄等诗人,表现出其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高尚品味。然后韩驹告诫年轻的学者要勇敢追求真理,不畏困难,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学习,即使他自己也因疲倦而不再详细谈论这些问题。最后诗人又以禅语比喻作诗的过程,强调学者们在写诗时要像初学者参禅那样,充分涉猎各种知识,提高觉悟能力,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哲理并具有美感。全诗谆谆教诲,充满智慧和理性,是诗人对自己诗学主张的深刻阐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赵伯鱼》是北宋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95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诗歌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
诗人韩驹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他曾担任过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务。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在创作这首诗时,韩驹正处于人生低谷,他对现实社会的诸多弊端深感忧虑。
赵伯鱼是韩驹的朋友,也是一位热衷于文学创作的文人。在这首诗中,韩驹以“百鸟”和“一鹗”为喻,表达了对自己和朋友的期许。他希望自己和朋友都能像“一鹗”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敢于面对现实的困境,勇往直前。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那些随波逐流、贪图安逸的人就像“百鸟”一样,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