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行乐
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
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纪渐长,曾经的风光不再属于自己,应不惜花费金钱来买回逝去的青春。即使头发花白成为花园主人,陶醉地摘下花朵的人也不是自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2. 老去:指人渐趋衰老。
3. 不属身:不属于自己。
4. 黄金:此处借指钱财。
5. 莫惜:不要吝啬。
6. 青春:指青年时期的美好时光。
7. 白头:指老年人。
8. 花园主:花园的主人,这里比喻人生的拥有者。
9. 醉折花枝:形容沉迷于欢愉的情景中。
10. 别人:与“自己”相对,指他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劝行乐”为主题,表达出诗人对于人生时光的珍视与留恋。首句“老去风光不属身”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年老之后美好风光不再属于自己,暗示时光流逝的无奈。第二句“黄金莫惜买青春”则进一步强调珍惜当下,呼吁人们不惜花费宝贵财富去换取短暂的青春时光。
第三句“白头纵作花园主”诗人以花园主人自比,即使头发花白、年岁已高,但仍寄情于花草之间,表现其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醉折花枝是别人”是对诗意的升华,以醉酒后的折花行为展示诗人的陶醉之情,同时以“别人”的视角暗示自己终将离去的命运,从而更加强调对人生的热爱和无奈。整首诗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劝行乐》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描绘人生短暂、须及时行乐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27年前后。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雍陶正值中年,他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被贬为简州刺史。在这段时间里,雍陶经历了官场上的起起落落,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这种体验使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刻,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篇。
在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开始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享受。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士人阶层竞争激烈,许多文人墨客在官场失意后,纷纷转向寻求精神寄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雍陶的《劝行乐》应运而生,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心态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