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崇庆通判杨君挽诗

标题包含
崇庆通判杨君挽诗
长珮高冠集翠裾,华途落落仅题舆。 官无小大皆行己,理有是非宁问渠。 赋似长杨犹悔作,材如雄剑独藏余。 方相掩泪催归去,遗稿空存子政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蒲江,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魏了翁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长珮高冠:此处的“长珮高冠”是指古代的官员装束。其中,长珮指的是古代官员身上佩戴的长形玉佩;高冠则是指古代官员戴的高帽子。 2. 集翠裾:翠,绿色;裾,衣服的边缘或尾部。集翠裾,指聚集绿色的衣裳。这里用以形容杨君所交往的朋友众多。 3. 华途:指美好的前途。落落,从容不迫的样子。题舆,此处用作动词,指评论、议论。华途落落仅题舆,意为杨君的前途虽美好,但他却能保持淡定的心态,对自己的评价非常谦虚。 4. 行己: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5. 理有是非宁问渠: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道理的是非曲直,没有必要去询问他人。 6. 赋似长杨犹悔作:长杨,即汉代杨雄。赋似长杨犹悔作,是说杨君觉得自己写的赋虽然受到了杨雄的影响,但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感到后悔。 7. 材如雄剑独藏余:雄剑,锋利的宝剑。材如雄剑独藏余,意指杨君的才华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但遗憾的是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施展。 8. 方相:古代民间信仰中的神祇之一,负责驱鬼辟邪。这里用来比喻那些督促杨君尽快离去的人。 9. 催归去:催促杨君离开人世。 10. 遗稿空存子政书:遗稿,指杨君留下的文稿;子政书,即《尚书·禹贡》。这句意思是,杨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遗稿还在,就像《尚书·禹贡》一样流传后世。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通过描写诗人杨君的生活和品质,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歌以描述杨君的形象开始,长佩高冠的形象象征着他的高雅气质和卓越才能。"华途落落仅题舆"则表达了他在仕途中虽然地位显赫,却始终保持谦逊的品质。紧接着“官无小大皆行己”一句,传达了无论官职大小,他都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坚定地面对生活的态度。 在第四句中,诗人提到“赋似长杨犹悔作”,这里的长杨是指汉成帝时的文人扬雄,他创作了大量的赋,但晚年后悔这些作品过于奢侈浮华。诗人用此典来说明,尽管杨君才华横溢,但他依然保持着自我反省的精神。接着的“材如雄剑独藏余”一句,诗人将杨君比作一把未被世人发现的宝剑,意指他是未被发现的人才,暗含惋惜之意。 诗的末尾两句,“方相掩泪催归去,遗稿空存子政书”,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悲痛之情,以及其著作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这两句诗采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另一方面又强调了逝者留下的思想财富的重要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挽诗通过对杨君形象的描绘、品德的赞扬,以及对逝去的不舍和对其著作价值的肯定,深刻地传达出对杨君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崇庆通判杨君挽诗》是南宋诗人魏了翁于嘉泰二年(1202年)创作的一首悼念诗。此时魏了翁任国子祭酒、宝章阁直学士,正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他在此时期学术成就卓著,力图改革时政。这首诗作为一首挽诗,其创作背景是悼念在抗金斗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将领——崇庆通判杨君。 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与金朝战争频繁的历史阶段。12世纪初,金军屡屡南下侵扰南宋边疆,给南宋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背景下,魏了翁积极响应抗战主张,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忧虑不已。作为一名有强烈爱国心的文人学者,他对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敬意和怀念之情。这首挽诗即是对杨君英勇事迹的传颂,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不尽哀思和崇高敬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